離子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離子鍵又被稱為鹽鍵,是化學鍵的一種,通過兩個或多個原子或化學基團失去或獲得電子而成為離子後形成。帶相反電荷的原子或基團之間存在靜電吸引力,兩個帶相反電荷的原子或基團靠近時,周圍水分子被釋放為自由水中,帶負電和帶正電的原子或基團之間產生的靜電吸引力以形成離子鍵。
此類化學鍵往往在金屬與非金屬間形成。失去電子的往往是金屬元素的原子,而獲得電子的往往是非金屬元素的原子。帶有相反電荷的離子因電磁力而相互吸引,從而形成化學鍵。離子鍵較氫鍵強,其強度與共價鍵接近。
僅當總體的能級下降的時候,反應才會發生(由化學鍵聯接的原子較自由原子有着較低的能級)。下降越多,形成的鍵越強。
現實中,原子間並不形成「純」離子鍵。所有的鍵都或多或少帶有共價鍵的成分。成鍵原子之間電平均程度越高,離子鍵成分越低。
上圖表示鋰原子和氟原子的電子分佈。鋰原子只有一個外層電子,原子核對該電子的束縛十分弱(表現為其第一電離能很小)。而氟原子有7個外層電子。如果鋰原子的外層電子進入氟原子的外層軌道,則兩個原子就都有了類似惰性氣體原子的電子分佈。鍵能(源自兩個帶有相反電荷的離子因的電磁力的吸引作用)的存在(其值為負數)使得成鍵後的總體能量水平低於未成鍵的狀態。 |
兩個離子間的吸引(例如和)形成離子鍵。電子軌道一般不會重疊(因而沒有形成分子軌道),因為兩個離子都達到了最低的能級,而鍵的完全形成(理想狀態下)是因為正負離子間的電磁相互作用。 |
參見
|
|
|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