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國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包括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名額為五個,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一直未變;其中,中國的代表權在1971年通過聯合國大會決議由中華民國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行使;原蘇聯的代表權於1991年由俄羅斯聯邦繼承。
目前的成員國
- 非常任理事國:
Remove ads
區域集團

非洲集團
亞洲-太平洋集團
東歐集團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集團
西歐和其他國家集團
不屬於任何國家集團的聯合國成員
非聯合國成員國或地區
- 非洲集團:3個安理會席位名額。
- 亞洲-太平洋集團:2個安理會席位名額。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集團:2個安理會席位名額。
- 西歐和其他國家集團:2個安理會席位名額,其中至少有一個必須出自西歐國家。
- 東歐集團(經濟轉型國家):1個安理會席位名額[1]。
此外,至少有一個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來自阿拉伯地區,這一名額從非洲集團和亞洲-太平洋集團中交替產生。這一原則在1967年時得到確認,自1968年開始施行,所以1967年沒有阿拉伯國家按照這一原則當選非常任理事國。應該強調的是,非常任理事國的名額分配方法並非是正式的,而是非官方性質的,因此是可以變更的。
每年的聯合國大會都會選舉產生五個新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每個非常任理事國的任期為兩年。這一選舉被安排在每年的10月16日開始的聯合國大會期間。每個集團產生的新任非常任理事國,在得到該集團三分之二多數成員國同意的條件下方可當選。一個國家是可以多次擔任非常任理事國的,但是其兩個任期必須是不連續的,即不得連任必須至少相隔一年。
- 選舉時間表
*備註:阿拉伯國家名額從這兩個集團中交替產生。
Remove ads
以前和未來的安理會組成
從1946年至1965年期間,聯合國安理會一直延續設置6個非常任理事國的名額。當時,聯合國還沒有如今使用的區域集團的設置及名額分配原則,因此這6個名額在當時的分配情況是:
- 拉丁美洲:2個名額
- 英聯邦國家:1個名額
- 東歐地區:1個名額
- 中東地區:1個名額
- 西歐地區:1個名額
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出現,例如1961年西歐地區選舉產生的非常任理事國是非洲國家利比里亞;在1964年至1965年期間科特迪瓦代替了英聯邦國家成員的名額;自1956年開始東歐地區的名額被亞洲國家所取代。
另外,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組成「四國聯盟」,藉由安理會改革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還有意大利、韓國、墨西哥,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國組成的「咖啡俱樂部」,反對「四國聯盟」成為常任理事國。
歷年產生的非常任理事國
年份 | 拉丁美洲席位 | 英聯邦席位 | 東歐和 亞洲席位 [2] |
中東席位 | 西歐席位 | |
1946年 | ![]() |
![]() |
![]() |
![]() |
![]() |
![]() |
1947年 | ![]() |
![]() |
![]() | |||
1948年 | ![]() |
![]() |
![]() | |||
1949年 | ![]() |
![]() |
![]() | |||
1950年 | ![]() |
![]() |
![]() | |||
1951年 | ![]() |
![]() |
![]() | |||
1952年 | ![]() |
![]() |
![]() | |||
1953年 | ![]() |
![]() |
![]() | |||
1954年 | ![]() |
![]() |
![]() | |||
1955年 | ![]() |
![]() |
![]() | |||
1956年 | ![]() |
![]() |
![]() | |||
1957年 | ![]() |
![]() |
![]() |
![]() | ||
1958年 | ![]() |
![]() |
![]() | |||
1959年 | ![]() |
![]() |
![]() | |||
1960年 | ![]() |
![]() |
![]() | |||
1961年 | ![]() |
![]() |
![]() |
![]() | ||
1962年 | ![]() |
![]() |
![]() |
![]() | ||
1963年 | ![]() |
![]() |
![]() |
![]() | ||
1964年 | ![]() |
![]() |
![]() | |||
1965年 | ![]() |
![]() |
![]() |
![]() |
Remove ads
Remove ads
各國的安理會成員國任期
迄今為止,共有132個聯合國會員國出任過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國職位,其中包括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截至2018年,各國出任安理會會員國的次數不盡相同,而且在132個曾經出任過安理會會員國的國家中,已經有6個國家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或是不復存在了。現存的聯合國會員國中,有127個國家當選過安理會成員國,另外還有66個國家從未當選過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
截至2024年初,各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會員國的次數及基本情況如下: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目前(2023年)在任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現今已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
Remove ads
從未成為安理會成員國的聯合國會員國
截至2017年12月,在聯合國的193個會員國當中,只有5個是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這也就意味着剩餘的188個聯合國會員國需要分配安理會的另外10個成員國席位。因此,有為數眾多的聯合國會員國至今未有一次當選安理會的成員國。
從未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國的國家共有68個國家,其中包括65個現今存在的國家,還有3個是歷史上曾經存在的國家。其中,3個歷史上曾經存在卻沒有成為安理會會員國的國家是 坦噶尼喀、
桑給巴爾和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聯合協定》獲得通過後,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合併成為一個國家,並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新國家在同年11月1日改名為
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而
南斯拉夫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2003年2月4日,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更名為
塞爾維亞和黑山,由於
黑山在2006年6月3日宣布獨立,
塞爾維亞繼承了
塞爾維亞和黑山的聯合國會員國席位。此後,
黑山在2006年6月28日加入聯合國。
從未成為安理會成員國的聯合國會員國名單如下:
現今已不存在的前聯合國會員國
Remove ads
參見
註釋和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