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bowel obstruction)又稱腸阻塞[5],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腸內容物不能順利通過腸道的病理狀況[2][6]。腸梗阻造成無法正常進行消化運動,發生部位可能是小腸或是大腸[1],屬於急腹症,臨床上常出現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表現[1],嚴重者會繼發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失衡,並發感染、腸穿孔。

Quick Facts 腸梗阻 Bowel obstruction, 同義詞 ...
腸梗阻
Bowel obstruction
同義詞腸阻塞
Thumb
小腸梗阻的腹部X光英語abdominal X-ray,可見數個氣液平面
症狀腹痛嘔吐腹部脹氣、沒有排氣[1]
併發症敗血症、腸缺血腸胃穿孔[1]
類型小腸病變[*]疾病
病因沾黏腸扭轉子宮內膜異位症炎症性腸病闌尾炎贅生物憩室炎缺血性腸道疾病英語Ischemic colitis結核病腸套疊[2][1]
診斷方法醫學影像[1]
治療保守治療、外科手術[2]
盛行率3200萬人(2015年)[3]
死亡數264,000人(2015年)[4]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普通外科
ICD-9-CM560.9、​560.89
DiseasesDB15838
MedlinePlus000260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Close

腸梗阻根據病因分為機械性、動力性、血運性腸梗阻;根據梗阻程度分為完全性、不完全性腸梗阻;根據起病緩急分為急性、慢性腸梗阻。嚴重到要送醫的突發性急腹症成因中,機械性阻塞約佔了 5-15%[1][2]

腸梗阻的成因如下:患有沾黏疝氣腸扭轉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炎性腸道疾病闌尾炎憩室炎缺血性腸道疾病英語Ischemic colitis結核病腸套疊,長有贅生物,或是腸器質性病變(纖維化)[1][2]。小腸梗阻常見成因為沾黏和疝氣,大腸梗阻常見成因則為腫瘤和腸扭轉[1][2],可能的確診方式為照X光,不過照電腦斷層掃描更為精確[1],為孩童或孕婦確診時,照超聲波核磁共振成像較有幫助[1]

典型的治療方式為動手術[2],保守的治療方式為打針鼻胃管插管以緩解腸道症狀、給予止痛藥[2],也常使用抗生素[2]。小腸梗阻的病例中,約有 25% 需要動手術[7]。可能的併發症有敗血症、腸缺血腸穿孔[1]

2015 年約有 320 萬起腸梗阻病例,其中有 26.4 萬起死亡[3][4],腸梗阻發生在男女的比例均等,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7],早在西元前 1550 年,古埃及的埃伯斯草紙醫典英語Ebers Papyrus就記有詳細的病例[8]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