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魷學名Watasenia scintillans),又名螢魷螢烏賊[2],為武裝魷科下的一個物種,屬於只有本身的螢火魷屬,屬名「Watasenia」取自日本明治時期生物學家渡瀨莊三郎渡瀬 庄三郎)的姓氏。牠是一種非常小的魷魚,通常有3英寸(7.6厘米)長。和其他深海生物一樣可以發光,這些光可用來引誘獵物。螢火魷多分佈於日本海日本四國以北的太平洋沿近海[3]

Quick Facts 螢火魷, 保護狀況 ...
螢火魷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頭足綱 Cephalopoda
目: 開眼目 Oegopsida
科: 武裝魷科 Enoploteuthidae
屬: 螢火魷屬 Watasenia
種:
螢火魷 W. scintillans
二名法
Watasenia scintillans
(Berry英語Samuel Stillman Berry, 1911)
Close

物種特色

螢火魷於西太平洋海域被發現,水深約183至366公尺(600-1200英尺)處。這種魷魚的每根觸鬚都有一個發光器產生螢光,進而引誘獵物。據報導,此種魷魚是其物種中唯一能辨別顏色者,牠擁有3個類似視網膜的器官,每個具有不同光譜頻率的感光度[4]。螢火魷身長大約3英寸(7.6厘米),壽命長約一年,擁有標準的8條觸腕和2條觸足。此魷魚一整天都待在百公尺深的海裏,只有夜晚才會來到海面附近,在體內的發光器與感光器作用下,牠可依照深度來調整自身的亮度。

求偶

其交配其為每年3月至6月,手法即是發出螢光來吸引異性。

商業價值

螢火魷在日本屬於商業漁獲,據統計,從1990年至1999年間,日本約捕獲了4,804~6,822噸的螢火魷[5]日本本州富山縣富山灣為此漁獲的主要供應地,因為富山灣的深層水域蘊含豐富的礦物質及有機物[6],加上富山灣靠岸處還有一個V字型海谷,時常會有湧昇流由下往上帶,將螢火魷推上岸邊[7],因此螢火魷在每年3至6月皆會到此產卵[7]富山縣即因大量產此漁獲而將螢火魷選為「縣魚」[8]

研究

日本的學者發現,螢火魷不僅美麗,還含有豐富的牛磺酸,可幫助降低膽固醇[6]。螢火魷相關研究者不多,有美國學者2002年發表一篇螢火魷發光機制的論文,但在2008年4月遭到推翻[9];推翻者為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前海洋生物研究室(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資深研究員下村脩,及日本三重大學研究所生物資源學研究科教授寺西克倫[9]。不過,雖然下村脩已研究螢火魷有40年之久,其二人至今仍無法解開螢火魷發光機制之謎[9]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