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49章《公眾假期條例》規定的「公眾假期」(條例包括星期日,但本條目所有公眾假期天數,均不包括星期日),和《香港法例》第57章《僱傭條例》規定的「法定假日」。公眾假期和法定假日除了數量不同外,適用對象也有所不同:

  • 一般而言,銀行、教育機構、企業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和政府部門是根據《公眾假期條例》的規定放假,其僱員可享每年17天公眾假期(俗稱銀行假)。
  • 如非上述機構,則只須根據《僱傭條例》規定的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可享每年14天法定假日(俗稱勞工假);但亦有不少公司或機構給予僱員《公眾假期條例》規定的17天假期,下文將有詳盡介紹。
Thumb
本條目為
香港人口文化系列之一
香港人口普查
2021年人口普查
香港人    新界原居民
海外港人
宗教與風俗    哲學
語文    用語    文學
殯儀    節日與公眾假期
飲食    燒烤文化
傳媒    電視    電影
藝術    漫畫    動畫
音樂    粵語流行音樂
教育    補習文化
體育    電子競技
網絡文化    高登文化
建築
香港次文化
無厘頭文化
MK文化
MK Pop
鐵路迷文化
巴士迷文化
小販文化
街車文化
街機文化
其他香港系列

另有部份機構是全年運作,不論是根據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亦未必會在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當天放假,或會以個別僱員輪流另日補假日語振替休日的方式放假。

香港假期的種類

公眾假期

本表列出香港的所有公眾假期,其中若同時是法定假日,則以黃色顯示。除特別註明外,所有公眾假期如與星期日或其它公眾假期重疊,會於下一個工作日補假。部份依據農曆日期的公眾假期,會註明其農曆日期。

More information 假期名稱, 公曆 (西曆) ...
假期名稱 公曆
(西曆)
華夏曆法/
農曆
假期簡介及備註
星期日/
星期天/
週日
所有星期日
(所有星期天)
大部份的基督宗教教會逢星期日舉行主日崇拜。
不是法定假日,但根據法定假日放假的機構,如非服務行業,通常都以此日為每週休息日。
如與公眾假期重疊,該公眾假期於下一個工作日(通常是星期一)補假。
元旦 1月1日 公曆新年,通稱元旦,慶祝新一年的開始。

如當日為星期日,1月2日星期一將訂為補假日。

農曆年初一 1月21日至2月22日其中連續三天
即最早為1月21日至23日、最晚為2月20日至22日
正月初一 農曆新年,是中國華夏曆法的一個新年。

亦稱新年、過年,慶祝農曆新一年的開始,會在這個時候拜年。

吉祥物是財神和該年生肖動物。

如農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任何一天為星期日,農曆年初四將訂為補假日。

1983年至2010年間,如農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為星期日,農曆年初一的前一日(即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將訂為補假日。首次發生在1983年2月12日星期六,而最後一次則發生在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農曆年初二 正月初二
農曆年初三 正月初三
清明節 4月4日、5日或6日之其中一天
(現時清明節已不再出現於4月6日)
春分之後的二十四節氣,傳統上是登山掃墓、拜祭先人的日子。

唯一以二十四節氣作為公眾假期。

如當日為星期日,該日之後的星期一將訂為補假日。

耶穌受難節 3月20日至4月26日其中一個連續的星期五、六、一,連同星期日,連續四天假期
即最早為3月20日至23日、最晚為4月23日至26日
日期根據復活節計算表冊而定(有爭議,詳見復活節日期爭議條目)。

如3月21日春分當日適逢月圓日,則復活節會在春分後首個星期日(但如春分適逢星期日,則復活節不會在當天,而是在一個星期後的3月28日星期日);如春分當日非月圓日,則復活節會在春分後首個月圓日再之後的首個星期日(倘若月圓日適逢星期日,則復活節不會在當天,而是在之後的一個星期日)。但2021年罕有地不是出現在月圓日(3月26日星期五)後的星期日(3月28日),而是在那個星期日後再過多七天的星期日(4月4日)。

注意計算復活節的「春分」和「月圓」,是根據天主教會曆書的定義,和天文學的定義略有不同。計算復活節的「春分」,固定在3月21日(二十四節氣的「春分」則圍繞3月20日至22日之間,故未必是同一天),「月圓」相當於農曆二月十四日或閏二月十四日或三月十四日。

根據此計算法,復活節最早在3月22日,最晚在4月25日[1]

在香港,假期則是復活節前兩天(星期五、星期六)的耶穌受難節、耶穌受難節翌日,及後一天(星期一)的復活節星期一(復活節補假日)。

耶穌受難節是悼念耶穌受難,復活節則是歡慶耶穌復活。坊間通常把這三天假期泛稱「復活節」,甚少提及「耶穌受難節」。

此假期可能與清明節重疊,例如2010年、2015年、2021年、2026年等,其中2021年的清明節為4月4日星期日,翌日4月5日星期一補假,但4月5日星期一又與復活節星期一重疊,故4月6日星期二以「復活節星期一翌日」名義再補假,並出現三個罕見之處:

  1. (半罕見)出現連續五天的長假期,而且無須請假也能直接連放。不過在2026年或之前,出現五天假期的機會為一般,未算真正的罕見,如2007年、2010年等,每三至六年出現一次。
  2. (極罕見)出現連續兩天補假日子。(註:不是連續兩天假期)
  3. (最罕見)出現以「復活節星期一翌日」名義的假期。

現時不是法定假日,復活節星期一、耶穌受難節和耶穌受難節翌日,將分別於2026年、2028年和2030年起成為法定假日。

耶穌受難節翌日
復活節星期一
勞動節 5月1日 源於紀念1886年5月1日在美國芝加哥發生的乾草市場事件,後演變為表揚勞工對社會及經濟作出的貢獻。

如當日為星期日,5月2日星期一將訂為補假日。

佛誕 4月28日至5月29日其中一天 四月初八 紀念釋迦牟尼誕辰,亦稱浴佛節。

至今以來,只有2012年罕有地在4月28日出現(但未來將於2069、2088年時再出現)外,其他年份最早都只會在4月30日出現(2001年、2020年、2039年等)。

1974年的佛誕,亦罕有地在4月29日出現(但當時佛誕尚未定為公眾假期)。

更罕見出現在5月29日,如1955年罕有地在5月29日出現(但當時佛誕尚未定為公眾假期),因基本上小滿需在5月22日才有機會出現。

如當日為星期日,農曆四月初九星期一將訂為補假日。

2022年起成為法定假日。

端午節 5月26日至6月26日其中一天 五月初五 紀念屈原(有爭議,詳見端午節條目)。

較少出現在5月27日,例如2039年。更罕見的是出現在5月26日或6月26日,因基本上夏至在前者需要在6月20日,而在後者需要在6月22日,才有機會出現。

如當日為星期日,農曆五月初六星期一將訂為補假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7月1日 紀念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亦稱香港回歸紀念日。

1997年,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時,其翌日7月2日星期三亦是公眾假期,而之後只有7月1日是公眾假期,除非7月1日與星期日重疊,以7月2日補假。

如當日為星期日,7月2日星期一將訂為補假日。

中秋節翌日 9月8日至10月9日其中一天 八月十六 中秋節源於「嫦娥奔月」的中國神話,吉祥物是玉兔。又因此夜月亮滿圓,所以同時以圓月、人月團圓作節日主題。亦由於其節日主題環繞月亮,令其相關活動集中在晚上,故特別把假日設於翌日而非當日,讓市民可於中秋節當晚盡情進行活動後,翌日休息。

較少出現在10月9日,如1919、1938年,因基本上秋分需在9月24日才有機會出現。同樣地,亦較少出現在9月8日,如2052年,因基本上秋分需在9月22日才有機會出現。

如當日為星期日,農曆八月十七星期一將會以「中秋節後第二日」名義訂為補假日。

1983年至2010年間,如當日為星期日,農曆八月十五星期六將訂為補假日。首次發生在1995年9月9日星期六,而最後一次則發生在2009年10月3日星期六。

國慶日 10月1日 紀念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1997年及1998年,10月2日為國慶日翌日公眾假期(但10月2日不是法定假日)。

1999年起,新增勞動節及佛誕為公眾假期,同時取消10月2日的國慶日翌日及8月中旬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公眾假期(除非10月1日與星期日及/或中秋節翌日重疊,則會於10月2日以國慶日翌日名義補假),以保持公眾假期每年17天。

如當日為星期日,10月2日星期一將訂為補假日。

重陽節 10月1日至11月1日其中一天 九月初九 起源有多種說法,較廣為人知的一個說法,是古時曾有人得神仙指點,謂某年九月初九會有瘟疫爆發,須登山避疫,後來他人紛紛仿效,形成了九月初九登山的習俗,再後來演變成登山之餘順道拜祭先人,所以亦是除清明節外,另一個登山掃墓、拜祭先人的日子,即秋祭。

除1919年、1995年是在11月1日及1976年11月1日於翌日補假外,其他年份都在10月。

如當日為星期日,農曆九月初十星期一將訂為補假日。

聖誕節 12月25日 紀念耶穌誕辰的基督宗教節日,但同時亦是世界狂歡與消費節日,對於大部份人來說,焦點在如何與愛侶共渡、或尋找愛侶、或向意中人表白等愛情事宜上,儼如另一個情人節。節日活動及氣氛,則以前一晚(12月24日)的聖誕夜(香港人一般稱為「平安夜」)為最高潮時期。

雖是法定假日,但法例容許根據法定假日放假的機構,選擇聖誕節不放假,以冬節代替。

如當日為星期日,12月27日星期二將會以「聖誕節後第二個周日」名義訂為補假日。

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 12月26日[2] 即節禮日,起源有多種說法,現在一般視為聖誕節的延續。香港人普遍誤解此日為「拆禮物日」,以為聖誕禮物必須待到此日才可拆開,但其實西方文化圈中,聖誕禮物早在24日晚上聖誕夜(香港人一般稱為「平安夜」)、或25日聖誕節早上已經拆開,並無待至26日節禮日才拆開聖誕禮物的習俗。

名稱中的「周日」不是指星期日(亦因此不使用「週日」),而是英文Weekday的直接翻譯(政府對這天的英文稱謂為The first weekday after Christmas Day),坊間通常稱為Boxing Day。

如果12月26日是星期日,本假期則出現在12月27日星期一。

2024年起成為法定假日。

Close

公眾假期以外的假期

以下日子,雖然不是公眾假期,但按照約定俗成,部份機構或會放假或提早下班:

More information 假期名稱, 公曆 (西曆) ...
假期名稱 公曆
(西曆)
華夏曆法/
農曆
簡介及備註
星期六 每個星期六 日校中、小學及幼稚園不用上課(除非有活動或補課),股市則全天休市。

2006年前,大部份企業機構上午上班,中午下班、下午放假,亦有全天放假或全天不放假。

2006年,部份政府部門推行五天工作制,實行全天放假,部份非政府機構及企業跟隨,全天放假的機構有所增加。
如與公眾假期重疊,不會作出補假。

農曆除夕 1月20日至2月19日
其中一天
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正月初一前一天)
農曆新年前夕,準備迎接及慶祝農曆新年的日子。部份企業機構會提早下班,香港股市亦僅上午開市,下午則休市。

1983年至2010年間,如農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為星期日,當日將訂為補假日。首次發生在1983年2月12日星期六,而最後一次則發生在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中秋節 9月7日至10月8日
其中一天
八月十五 部份企業機構會提早下班。

1983年至2010年間,如中秋節翌日為星期日,當日將訂為補假日。首次發生在1995年9月9日星期六,而最後一次則發生在2009年10月3日星期六。

冬節 12月21日或22日 即節氣中的冬至。部份機構或會提早下班,根據法定假日放假的機構,或會全天放假,以取代聖誕節假期。
平安夜 12月24日 聖誕節前夕,準備迎接及慶祝聖誕節的日子,當晚更是聖誕節活動及氣氛的最高潮時期,較聖誕節當日尤有過之。部份企業機構會提早下班,香港股市亦僅上午開市,下午則休市。
除夕 12月31日 元旦前夕,準備迎接及慶祝新年的日子。部份企業機構會提早下班,香港股市亦僅上午開市,下午則休市。
Close

法定假日

名義上,香港每年有17天公眾假期(俗稱「銀行假期」、「寫字樓假期」、「紅字」、「紅日」等,香港版本的日/月/年曆上,該17日通常以紅色標示),但根據 香港法例第149章《公眾假期條例》第2條《釋義》,該17天是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和政府部門遵守為假期的日子。如非上述機構,並不適用於《公眾假期條例》,而只須根據 香港法例第57章《僱傭條例》第39條《假日的給予》 的規定,給予僱員法定假日(俗稱「勞工假期」、「工廠假期」等)。但亦有機構給予僱員《公眾假期條例》規定的每年17天假期。

任何僱員,只要是《僱傭條例》下的連續性合約,即連續4星期,每星期均為同一僱主工作18小時或以上的僱員(俗稱「418」),都可享有法定假日。如法定假日與僱員的休息日重疊(即每星期例假,通常是星期日),應於下一個工作日補假。該補假須並非法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如僱員已按連續性合約受僱滿三個月,便可享有相等於僱員該日正常工資的假日薪酬。如果僱主要求僱員在法定假日工作,便須在事前至少48小時通知僱員,並在該法定假日前或後60日內安排另定假日給僱員。如雙方同意,僱主可在法定假日或另定假日的30天內安排代替假日給僱員。

法定假日現時為每年14天,一直較公眾假期為少,僅部份公眾假期同時是法定假日(至2030年為止),即上表以黃色列出的假日。現時除3天泛復活節(即耶穌受難節 、耶穌受難節翌日、復活節星期一)外,其餘14天公眾假期,均同時是法定假日。較特別是聖誕節,雖為法定假日,但依據法定假日放假的機構,可選擇以冬節取代(由僱主選擇)。

法定假日於1962年制定,當時每年僅有6天,其後數度增加,1977年增至每年10天、1983年增至每年11天、1999年增至每年12天、2022年增至每年13天、2024年增至每年14天、2026年將增至每年15天、2028年將增至每年16天、2030年將增至每年17天,和公眾假期一致。

換言之,有部份公眾假期(現為3天泛復活節,過往尚有佛誕、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等),屬「不是法定假日的公眾假期」(至2030年為止),僱主如非《公眾假期條例》內指定的機構,及無在僱傭合約註明僱員可享有公眾假期的話,便有權要求僱員在「不是法定假日的公眾假期」期間如常上班,且不給予任何補假或補薪。亦換言之,法定假日為一相對遜色的僱員待遇,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所謂的公眾假期,其實只是一項額外福利,並非真正屬於「公眾」的假期。這明顯有別於大部份國家或地區,「紅色日曆」就必定是全民的假期,即使上班者亦必有補假及/或補薪的安排。

理論上,如非《公眾假期條例》指定的機構,任何僱主都可自行選擇給予僱員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按照不成文傳統,除了《公眾假期條例》指定的機構外,俗稱「白領」(主要是文員和會計工作)的行業企業是根據公眾假期放假,只有俗稱「藍領」(傳統上指第二產業,現在可泛指「白領」以外的大部份工種)的行業才會根據法定假日放假,例如製造、建造、紡織、維修、貿易、工程、傳媒、保安、潔淨、運輸、物流、批發、零售、餐飲、酒店、客戶服務等,以上述行業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即使是文職崗位僱員,通常也是根據法定假日放假。

1997年金融風暴後,失業率大幅飆升,部份原本給予公眾假期(每年17天)的僱主,看準僱員求職困難,於是紛紛改為只給予法定假日(1998年為每年11天、1999至2021年為每年12天),以在不加薪的情況下,削減僱員假期及增加工時。只能享用法定假日的僱員,一度有增加趨勢。

早在1981年6月,香港政府曾就這兩種假期制度分歧的問題,展開公眾諮詢,研究統一的可能性,諮詢結果一如所料:勞方要求增加法定假日至和公眾假期一致,而資方則反對增加法定假日。政府便採取折衷方案:先於1983年起,新增1天法定假日(詳見下文「香港節日的演變」),打算日後再檢討。但自此以後,此事便不了了之,再無下文。至1999年,才因新增勞動節,而令法定假日增加1天至每年12天,但與每年17天的公眾假期相比,仍然少了5天。而民間、工會組織、甚至個別以爭取勞工權益為重點政綱的議員,對法定假日此一相對遜色的僱員待遇、兩種假期制度分歧的態度,亦一直十分冷淡,鮮有不滿聲音。

2008年5月,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提出私人議案,建議把所有公眾假期納入法定假日,雖然出席議員過半數贊成且僅一名議員反對,但在分組點票制度下,仍被否決[3]

2012年2月,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唐英年,參選政綱提及建議逐步增加法定假日,由當時的每年12天,每年遞增1天,直到5年後增至每年17天,和公眾假期一致為止。但隨着唐英年落選,此事又再不了了之[4]

2020年1月14日,因2019年反修例運動的嚴重社會動盪及人道危機,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佈多項民生政策措施,包括建議逐步增加法定假日,至和公眾假期一致,交由勞工顧問委員會討論。

政府於2021年3月5日刊憲《2021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5],該條例草案於同月17日提交立法會,同年7月7日獲立法會通過,同月16日刊憲[6],落實2022年起,法定假日每兩年遞增1天,即逢雙數年份,均把1天「不是法定假日的公眾假期」納入法定假日,依次為佛誕(2022年)、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2024年)、復活節星期一(2026年)、耶穌受難節(2028年)、耶穌受難節翌日(2030年),至2030年,法定假日將和公眾假期一致(星期日除外)。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前述,僱員必須符合「418」,方能享用法定假日。一些兼職或臨時僱員,由於工時少於每星期18小時及/或僱用期少於連續4星期,又或一些無良僱主,為合法逃避《僱傭條例》規定的僱員福利(包括及不限於法定假日),逐刻意安排僱員每工作少於4星期便停工一段時期,致不能構成「418」,這些僱員連法定假日也不能享用,他們不論在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上班,僱主也有權不給予任何補假或補薪,這也造成了不少的社會問題。

學校假期

絕大部份日校中、小學及幼稚園,除了所有星期六、星期日和公眾假期當天放假外,還有很多其它假期。例如農曆新年、復活節和聖誕節,除了星期六及星期日和公眾假期當天外,還會另外於星期一至五放假約5至10天,可以串連成連續約10天或以上假期。每年有1至3天教師發展日及1至3天學校自決假期,學生不用回校上課。7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為最長暑假,個別專上院校,更早在4月下旬已開始暑假,至9月上旬完結,為期長達約4個月。一些學校大型活動(例如運動會、家長日、旅行、畢業禮等)翌日、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公曆11月12日)等,亦可能會放假一天。道教團體主辦的學校在道祖誕(農曆二月十五)、孔教團體主辦的學校在孔聖誕(農曆八月廿七或公曆9月28日),或會放假一天。而伊斯蘭教團體主辦的學校在古爾邦節(伊斯蘭曆12月10日),會放假數天。有少數族裔學生的學校可能會專設特定族裔、宗教假期,或要由學生自行請假。個別國際學校會設立與聯繫國家相關的節日(如國慶)為學校假期。

2022年,因應第五波疫情,加上政府需徵用校舍作全民強制檢測(後期宣佈已暫緩,及後不了了之),因此暑假將調整到3月初至4月復活節後,而該學年的最後一個上學日將延遲至8月12日。

此外,由於在近年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中,需借用部份學校校舍作票站,需在投票日翌日早上才能把校舍歸還校方,因而妨礙學校的正常運作,更有學校因此而不借出校舍作為票站,故教育局根據選管會建議,在2020年6月向學校發出通告,要求所有學校(不論有否借出校舍作票站)須把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不包括補選)投票日翌日,訂為學校假期[7],以減低投票對學校運作的影響。

「學校假期」一般是指學生不用回校上課,但亦可能須回校出席活動或補課,期間學校教職員未必放假。

More information 節日, 開始時間 ...
一所全日制學校校曆例子 (2024/25學年)
節日 開始時間 結束時間 維持日數
聖誕節及新年(元旦)假期 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 2025年1月1日(星期三) 10日
農曆新年假期 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 2025年2月4日(星期二) 12日
復活節假期 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9日
暑假 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 51日
Close

節日與港人生活

香港節日的演變

孔誕列作公眾假期的討論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