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五卅」烈士墓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卅”烈士墓遗址
Remove ads

「五卅」烈士墓遺址,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廣中路街道的新同心路1號處,是「五卅」烈士墓被毀前的所在位置。該墓原為在五卅運動中的死難者而建,共計徵集了25具死難者遺體。該墓與1932年被日軍毀壞,1938年被日軍爆破拆除,烈士遺骸被葬至他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地被多次挪用,僅餘一座紀念地點。1959年和2014年,「五卅」烈士墓遺址先後兩次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2]

快速預覽 「五卅」烈士墓遺址,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

1925年5月15日,日商違背了之前與工人簽訂的協議,強行關停了上海日商內外棉七廠。該廠工人隨即舉行抗議活動,日方在活動中對示威工人開槍射擊,當場打傷該廠工人、中國共產黨黨員顧正紅,致使顧正紅於次日下午兩點在上海市同仁醫院去世。該事件隨即成為五卅運動的導火索。5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當局在南京路槍擊參加遊行示威的工人和學生,直接導致13人死亡,數十人重傷,是為五卅慘案。此後至6月10日,租界當局和日方先後製造了8起槍擊案。在五卅運動期間的死者由此達到了60餘人,其中32人被列入了後來的死傷調查表中。6月30日,上海追悼五大死難烈士大會結束之後,上海各界成立了「五卅烈士喪葬籌備處」,籌建烈士公墓。1926年3月底,籌備處購買了閘北方家木橋北首闕五圖地基,該地面積為十畝零七分三厘五毫。當年5月29日墓地舉行了奠基典禮並正式動工,1928年春天修建完成,隨即登報搜尋五卅死難者遺骸。當年5月30日,五卅烈士墓舉行了落成典禮,此時烈士墓共計葬入了25名死難者,分別為:何秉彝[a]、陳虞欽[b]、顧正紅、尹景伊[c]、王紀福[d]、鄔金華[e]、唐良生[f]、石松盛[g]、金念七、楊連發、蔡阿根、談金福[h]、徐桂生、魏國平、羅文照、談海根、詹仲炳、陳兆長[i]、朱和尚[j]、傅芳貴、王奎寶、陳興發[k]、徐洛逢[l]、王芸生、姚順慶[m][4][5][6]:367-368

烈士墓建成之後,大量上海市民前來憑弔。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烈士墓被日軍破壞。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日軍為修建白川紀念塔,爆破拆除了五卅烈士墓,部分烈士遺骸被移葬至大場公墓。抗日戰爭勝利後,原五卅烈士墓所在地被大華農場所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上海市民政局在五卅烈士墓原址修建了顧正紅烈士墓,之後又將該墓遷葬入上海市烈士陵園。修建顧正紅烈士墓時,施工人員發現了「五卅殉難烈士墓碑」的兩塊殘碑[n]。此後該地被多次轉讓。1959年,五卅烈士墓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級別為乙級,之後被撤銷。1964年3月,五卅烈士墓原址出土了已經斷裂的五卅殉難烈士碑[o]。1987年11月17日被公布為上海市革命紀念地。2014年4月4日,「五卅」烈士墓遺址被調整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5][6]:368[7][3]

Remove ads

原結構

「五卅」烈士墓位於今上海市虹口區廣中路街道的新同心路1號處,墓園在被毀之前呈長方形,南北長80米,東西長90米,周邊築有圍牆。院內有碑塔、墓體等紀念建築。大門在正南偏西處。墓地正中偏南矗立一座紀念碑塔,碑塔下方的基座底邊每邊長13米,四周有台階可登至碑塔旁。碑塔正南面刻有譚延闓手書「來者勿忘」四字;其中一個側面刻有烈士名單和碑文,共計23行1094字;另一個側面寫有捐建公墓的人員名單。碑塔四角各有一個醒獅雕塑,頂部立有避雷針。碑塔北側的墓園中部偏北位置為墓體,南北長18米,東西長21米。正中為圓拱形墓頂,直徑4.5米,墓頂前有「五卅殉難烈士之墓」的墓碑,高2.5米,底寬1.5米。墓頂上方有一隻高7.5米的雄雞雕塑。[5][3][8]

註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