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ㄕ
注音符号声母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ㄕ()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尸」的象形字「𡰣」,發音則取官話「尸」字的聲母。《說文解字》:「𡰣:陳也。象臥之形。」
「ㄕ」的發音為清捲舌擦音/ʂ/,原本聲母不可單獨發音,需搭配介音或韻母,單講「ㄕ」這個符號時實際上是搭配韻母「ㄭ」,發為「ㄕㄭ」,但該韻母平常書寫時可以省略,一般人會覺得該韻母是「空韻」。「ㄕㄭ」的國際音標為/ʂɨ/,漢學家則不認可這樣拼法,而另自行發明「舌尖後不圓脣元音」/ʅ/作為空韻符號,將「ㄕㄭ」拼為/ʂʅ/,但沒有獲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
Remove ads
相關變體
在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閏音符號中,增加了「」作為「ㄕ」的濁音對應,寫法為最末筆收個圓但不突出。「
」發音為濁捲舌擦音/ʐ/。有學者認為「ㄖ」也可發此音,見ㄖ條目。
閏音符號也為清顎齦擦音/ʃ/設下專門符號「」,臺灣方音符號則不設之,直接以「ㄕ」來標記。粵語也有此聲母,但閏音符號另設「
」號,見ㄙ條目。
閏音符號還有「」符號,表示濁顎齦擦音/ʒ/。趙元任在《注音符號總表》裏說:「廣州、東臺ㄧ韻母有時讀成近似這類音,在中國很少當聲母用。」二百多年前,老粵語在「精心組」和「照知組」尚未合流時,元音/i/遇上精母時,可能會發成類似/ʒ/色彩的音,即大約是/ʒ̩/、/ʒ̩ⁱ/或/ʒ̩ᶤ/這類聲音,例如香港政府粵語拼音裏「慈」字拼作〔Tsz〕反映了這音。客家話、閩東馬祖話(福州話)有濁顎齦擦音,但臺灣方音符號、馬祖閩東(福州)話注音符號以「ㄖ」來標記,見ㄖ條目。
字形辨正

應注意的是,「ㄕ」的左上角是「不封口」的,寫作「」(見右圖)。有些字型設計出錯,誤將「ㄕ」與「尸」作成同一字形,封了口,使用戶無法在瀏覽器上正確辨識。
編碼與拼音
- 以下漢語拼音包含擴充版本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參考資料
-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農民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職工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國文字改革硏究委員會祕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 吳守禮:《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遠流,2000年8月。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注音符號手冊》,臺北:教育部,2000年11月。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