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明市

中國福建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明市map
Remove ads

三明市閩中語三明話[sɔ̃ 553 41 sɿ 353]),別稱閩中[4],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福建省西部。市境北接南平市,東臨福州市,南界泉州市龍巖市,西毗江西省贛州市撫州市。地處武夷山脈東麓,戴雲山西緣,中部為玳瑁山余脈,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以閩江支流沙溪尤溪金溪自西向東流貫,市政府駐新市北路412號。三明是福建省重要的工業基地,福建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擁有全國唯一的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

快速預覽 三明市,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位於三明市區、橫跨沙溪的列東大橋

秦漢時期,三明境域先後屬閩中郡冶縣

三國永安三年(260),設立將樂縣、綏安縣(綏安縣於東晉義熙元年即405年改為綏城縣,至唐貞觀三年即629年最終廢置後未再恢復建制),隸屬建安郡

東晉義熙元年(405),升沙戍堡為沙村縣,是為沙縣設縣之始;後於唐武德四年(621)改稱沙縣,先後隸屬建安郡、建州

唐朝開元十三年(725),將沙縣西部原黃連峒地帶之黃連鎮升格為黃連縣,後於天寶元年(742)改名為寧化縣,隸屬臨汀郡;開元二十九年(741)在原尤溪山峒地帶設置尤溪縣,隸屬福州。

五代十國南唐中興元年(958),將原綏城縣地之永安場、歸化場分別升格為建寧縣、歸化縣(後歸化縣於宋元祐元年即1086年改名泰寧縣),隸屬建州

宋朝元符元年(1098),析寧化縣地設置清流縣,隸屬汀州

明朝景泰三年(1452),析沙縣新嶺以南地、尤溪寶山以西地設置永安縣,隸屬延平府成化七年(1471),析寧化、清流、將樂、沙縣4縣地設置歸化縣,隸屬汀州府(後於民國22年即1933年4月改名為明溪縣);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和德化地設置大田縣,隸屬延平府。隆慶元年(1567),析龍巖、大田、永安地置寧洋縣,隸漳州府

清代基本沿明制,設福建布政使司,轄9府2州。雍正十二年(1734),大田縣改隸永春直隸州

民國初年,改府為路,並改廳、州為縣。三明境域屬北路觀察使署。民國3年(1914年),改路為道,沙縣、將樂縣、泰寧縣、尤溪縣、建寧縣、永安縣統屬建安道;寧化縣、清流縣、歸化縣、寧洋縣統屬汀漳道;大田縣屬廈門道。

民國17年(1928年),廢道制,實行新的省、縣制,各縣直隸福建省政府。

自民國16年(1927年)開始,中國共產黨就在寧化、清流、歸化、建寧、泰寧、將樂、沙縣、永安、尤溪、大田等縣進行革命活動。進入20世紀30年代前期,境域內紅、白兩種政權、兩種行政區域並存,並普遍建立工農政權蘇維埃政府。各縣蘇維埃成立及存續時間為:寧化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於民國20年(1931)11月,存續至民國23年(1934)12月;清流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於民國21年(1932)8月,存續至1934年11月;彭湃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於民國22年(1933)8月,存續至1934年12月;泉上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於1933年8月,存續至1934年12月;歸化先是於1931年7月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後於1934年1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存續至當年10月;建寧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於1932年10月,存續至1934年5月;泰寧先是於民國20年(1931)6月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後於民國22年(1933)11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存續至1934年3月;將樂先是於民國20年(1931)6月成立縣革命委員會,民國22年(1933)8月後相繼成立各區蘇維埃政權,民國23年(1934)2月紅軍再度解放將樂縣城時又重新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存續至當年3月;沙縣於民國23年(1934)1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存續兩個月;永安於民國23年(1934年)5月初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存續1個月。

Thumb
閩贛省地圖(1933年)

民國22年(1933)11月,「閩變」發生,國民黨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下轄閩海延建興泉龍汀4省及福州、廈門兩個特別市。三明境域的沙縣、將樂縣、尤溪縣、永安縣、泰寧縣、建寧縣屬延建省;清流縣、明溪縣(原歸化縣)、寧化縣、寧洋縣屬龍汀省;大田縣屬興泉省。民國23年(1934),「閩變」失敗,4省撤銷。

民國23年(1934)7月,改組後的福建省政府實行行政區督察專員制,將全省劃分為10個行政區。三明境域的沙縣、尤溪屬第三區(稱南平專署);大田屬第四區(稱仙遊專署);永安、寧洋、清流、明溪、寧化屬第八區(稱長汀專署);將樂、泰寧、建寧屬第九區(稱邵武專署)。民國24年(1935)10月,又將全省原劃分的10個行政督察區縮並為7個行政區。尤溪縣、永安縣、將樂縣、沙縣屬第二行政區;大田縣、寧洋縣屬第六行政區;寧化縣、明溪縣、清流縣、建寧縣、泰寧縣屬第七行政區。

民國27年(1938)4月,省政府內遷永安。6月,省保安處、縣政人員訓練所、三青團等一些國民黨黨、政、軍機構相繼遷到三元、梅列。民國28年(1939)2月,為便於管理,福建省政府決定以三元鎮為中心,劃出人口萬餘人的各鄉,成立三元特種區,轄三元城關、列東、列西等地,仍視為沙縣境內的一部分。民國29年(1940)8月,由於三元特種區轄境小,財政入不敷出,遂將原沙縣、永安、明溪3縣屬地各劃出部分併入三元特種區,成立三元縣。全縣土地面積為1031平方公里,人口約38萬人,隸屬第二行政區。

民國35年(1946)9月,全省行政區調整為9個行政督察區。三明境域的沙縣、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尤溪縣仍屬第二區(南平專署);寧化縣屬第七區(長汀專署);永安縣、寧洋縣、大田縣、清流縣、明溪縣、三元縣改屬第九區(永安專署)。民國36年(1947),全省行政區又調整為7個行政督察區,永安專署改稱第六區,三明境域各縣隸屬不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49年冬至1950年春,三明境域各地先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掌控,分屬龍巖、永安、南平專署。

1950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永安縣設立專(市)級建制的省督察機關即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4月,改稱永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下轄三元縣永安縣明溪縣清流縣寧化縣大田縣寧洋縣德化縣(同年10月27日劃歸晉江專區)。

1956年6月,永安專署撤銷。7月間,三元、明溪2縣合併成立三明縣,隸屬南平專署。永安縣、清流縣、寧化縣、寧洋縣(1956年7月9日國務院第34次會議決定撤銷)隸屬龍巖專區;大田縣隸屬晉江專區。

1958年4月,三明闢為重工業基地後即成立三明重工業建設委員會,為黨政合一領導機構,負責領導三明工業區的工業建設以及各項市政建設與管理工作,直屬省委、省人委領導,並與南平地委、行署雙重領導三明縣。

1959年2月,經中央批准,三明重工業建設委員會與三明縣機構合併,成立三明人民公社籌備委員會(省轄)。

1960年1月,三明人民公社籌備委員會改名為三明市人民委員會(為省轄三明市)。

1961年11月,恢復三明縣建制,轄區為原明溪縣行政區域。同月,清流、寧化、永安3縣從龍巖專區劃歸三明市,轄區擴大為4縣。

1963年5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三明專員公署,專署下轄三明市(縣級市)、三明縣、永安縣、清流縣、寧化縣、大田縣(同月從晉江專區劃入),共計1市5縣。

1964年4月,三明縣恢復為原明溪縣名。

1967年2月-3月,三明軍分區奉命介入地方執行「三支兩軍」任務,成立生產領導小組,負責三明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同年7月,福州軍區黨委決定成立三明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

1968年10月,成立三明專區革命委員會,為黨政合一的領導機構,行使原地委、專署的全部職能。

1970年6月18日,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將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5縣劃歸三明專區,7月正式劃入。三明專區轄區擴大為1市10縣。同年12月,三明專區革命委員會改為三明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3月29日,三明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為三明地區行政公署,轄區不變。

198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將原地轄三明市改為地級市,並撤銷三明地區行政公署,實行以市帶縣的管理體制,轄三元區、梅列區、永安縣、明溪縣、清流縣、寧化縣、大田縣、尤溪縣、沙縣、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計2區10縣。1984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永安縣改為永安市(縣級市)。

2021年2月3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三明市梅列區、三元區,設立新的三明市三元區,以原梅列區、三元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三元區的行政區域;同意撤銷沙縣,設立三明市沙縣區,以原沙縣的行政區域為沙縣區的行政區域。[5] [6]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安良堡,建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又名大田土堡

三明市東接福州,南鄰泉州,西連龍巖,北毗南平,西北靠江西。位於福建省中部偏西,沙溪中部沿岸,閩西北戴雲山和武夷山脈之中,是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特色的內陸山區城市。東西寬230多千米,南北長180多千米,面積22928.8平方千米。三明境內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北西部為武夷山脈,中部為玳瑁山脈,東南角依傍戴雲山脈。峰巒聳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與盆地錯落其間,全境地勢總體上西南部高,北東部低,海拔最高(建寧白石頂)1858米,最低50米。山地佔總面積82%,耕地佔8.3%,水域及其他佔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等,水力資源可供電力裝機135萬千瓦。

地質地貌

三明市境域地層結構發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12個系,37個地層單元包括變質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積岩四大岩類。最古老的岩石層分布於建寧一帶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組,是華夏古陸核的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層。由於三明地跨福建三大構造單元、地質結構上存在四條斷裂帶:沙縣—南日島北西向斷裂帶,途經泰寧、將樂、沙縣、尤溪等地;永安—晉江北西向斷裂帶,途經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東向斷裂帶,途經泰寧、建寧、寧化等地;政和—海豐北東向斷裂帶,貫穿尤溪、大田、永安、沙縣及三明城區。

氣候

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9.4℃,1月均溫8.0℃,7月均溫28.0℃,年降水量1620毫米,無霜期300天左右,全境海拔為300~800米。

更多資訊 三明(平均數據1991–2020 極端數據1981至今), 月份 ...


Remove ads

物產

三明是中國南方集體林區綜合改革試驗區,森林覆蓋率76.8%,活立木蓄積量1.15億立方米,毛竹儲量3.8億株;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已探明儲量的礦種49個,大宗的有:煤、鐵、鎢、鋁、錫、錳、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藍寶石等;境內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均系閩江水系,總長875公里,年徑流量215.8億立方米,全市水力資源開發發電裝機容量達170萬千瓦。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三明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三明市下轄2個市轄區、8個,代管1個縣級市

此外,三明市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三明經濟開發區三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西三明生態工貿區

更多資訊 三明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3] ...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5.5萬人。 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8.1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4%,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80.35萬戶,戶籍人口285.6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09萬人。[17]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486,450人[18]。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503,388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6,938人,下降0.68%,年平均增長率為-0.07%。其中,男性人口為1,283,874人,佔總人口的51.63%;女性人口為1,202,576人,佔總人口的48.3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6.76。0-14歲的人口為512,887人,佔總人口的20.63%;15-59歲的人口為1,496,746人,佔總人口的60.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76,817人,佔總人口的19.18%,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41,318人,佔總人口的13.7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571,500人,佔總人口的63.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914,950人,佔總人口的36.8%。

Remove ads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456,090人,佔98.7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0,360人,佔1.2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4,606人,下降0.5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8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2,332人,下降7.13%,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8個百分點。

文化

語言

三明市的中心地帶通行閩語閩中片;但其下屬的部分縣市處於閩語閩東片閩語閩中片閩語閩南片閩語閩北片客家語汀州片贛語撫廣片交界處,歷史上行政區劃變動頻繁,因此方言成分非常複雜,為福建全省之最,而尤溪縣方言構成的複雜程度又是三明市之最。

傳統文化

永安市大腔戲、大田縣板燈龍、將樂縣竹紙製作技藝及泰寧縣梅林戲已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經濟

更多資訊 區劃名稱,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

工業

三明市為福建省主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之一。主要由冶金、化工等高耗能工業組成,林業亦是其重要組成產業。 其中還建有福建省最大的鋼鐵加工廠——三明鋼鐵廠。

福建三鋼閩光股份有限公司於2001年12月26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登記成立。

交通

旅遊

三明主要旅遊風景區有泰寧金湖,將樂玉華洞、銀華洞,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明溪滴水岩,寧化天鵝洞,沙縣七仙洞、淘金山,清流狐狸洞、七星岩,三元格氏栲自然保護區、龍泉山、梅列瑞雲洞、將樂龍棲山等。其中泰寧金湖、永安石林--桃源洞為中國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名勝古蹟有尤溪的宋代理學家朱熹誕生地遺址,泰寧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尚書第,永安安貞堡等古建築和寧化石壁村客家祖籍地等。

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 泰寧金湖
  • 永安桃源洞-石林
  • 將樂玉華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教育

高等院校

重點中學

友好城市

三明市已經與2個國家建立了2對國際友好城市關係[20]

更多資訊 友好城市, 結好時間 ...

名人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