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下丘腦—垂體—性腺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英語: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縮寫HPG軸),又稱下丘腦-垂體-卵巢/睾丸軸,是由下丘腦、垂體前葉和性腺(卵巢/睾丸)三者通過激素分泌與反饋調節緊密相互作用形成的內分泌系統網絡,主要在調控哺乳動物的生殖功能、性成熟以及與性激素相關的衰老過程中發揮作用。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5年10月26日) |

組成與功能
下丘腦內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神經元以特定的脈衝節律分泌GnRH[1],GnRH通過垂體門脈系統作用於垂體前葉,且GnRH的脈衝分泌模式對下游激素的合成與釋放具有決定性影響。在GnRH刺激下,垂體前葉中的促性腺激素細胞(Gonadotrope)合成並分泌促卵泡激素(FSH)與促黃體生成素(LH),FSH與LH通過血液循環到達性腺,啟動或調節卵泡成熟、黃體生成以及精子發生等過程。性腺在接受FSH和LH信號後分泌主要性激素;卵巢主要分泌雌激素與孕激素,睾丸主要分泌睾酮,這些性激素作用於生殖器官以維持生殖功能與周期性變化,並通過負反饋抑制GnRH、FSH與LH的分泌以維持內分泌穩態。[2]
調控機制
GnRH的脈衝頻率與幅度決定下游FSH與LH的分泌比例,性激素對下丘腦和垂體的負反饋主要通過其受體調節GnRH神經元與促性腺激素細胞的活性,而在特定生理窗口如排卵前夕,高濃度的雌激素又可產生正反饋以觸發排卵過程。
對雌性而言,FSH促進卵泡成熟,LH引發排卵並維持黃體功能;[3]對於雄性,FSH促進塞爾托利細胞(支持細胞)功能以支持精子發生,LH刺激細胞產生睾酮;此外,性激素還影響骨骼、肌肉、神經系統及免疫功能,參與整體生理穩態的調節。
生理功能
HPG軸的激活啟動青春期發育,驅動第二性徵出現、月經初潮或首次精子形成,並在成年維持生殖能力與周期性生殖活動[4]。
性激素通過調節骨密度、肌肉量與脂肪分布影響生長與衰老過程。[5]其水平下降與更年期、骨質疏鬆和生殖功能衰退密切相關。
臨床應用
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節律紊亂可導致多種疾病。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HPG軸疾病分為:
- I類排卵障礙:下丘腦-垂體功能衰竭
- II類排卵障礙: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本類型是排卵障礙最常見的形式,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6]
針對HPG軸的藥物在臨床上應用廣泛,GnRH激動劑與GnRH拮抗劑可用於抑制性激素分泌並應用於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異位症及輔助生殖控制,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可用於誘發排卵,治療不孕;性腺功能減退的症狀可通過性激素替代療法緩解。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