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地大廟

新疆道教建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地大庙map
Remove ads

東地大廟[a],簡稱東地廟[書 1],又稱關帝廟[書 2]東泉大廟[刊 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西地鎮道教廟宇,是奇台縣保存較為完整,規模最大的廟宇,同時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書 3]東地大廟始建於清代乾隆時期,後幾經拆毀、重建,到如今保留有關帝廟、娘娘廟、城隍廟三座古建築,並新建有馬王廟、鐘樓、鼓樓、戲台等建築,如今佔地面積約5500平方米。

快速預覽 東地大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

歷史興衰

乾隆四十一年(1769年),如今西地鎮開始陸續有屯民在此墾荒屯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當地人開始動工修建東地大廟。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城隍廟、關帝廟、聖武宮等廟宇先後建成。如今西地鎮可能就是得名於位於東地大廟以西。[網 2][書 2]清嘉慶年到道光年,陸續新建有馬王廟、聖賢殿、戲台等建築設施。[書 2]同治年間,受同治陝甘回亂(同治陝甘回民起義)影響,東地大廟幾乎毀於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白彥虎至此,道士離開,東地大廟諸多建築被焚毀。不過因為縱火之人多為武行出身,敬畏關公,故唯關帝廟得以保全。[刊 1][刊 2]

光緒十八年(1892年),戰事平息已久,加上奇台縣被闢為商埠,當地人口開始增多,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群眾開始捐資修復東地大廟的戲台、馬王廟等建築。甘肅省涼州木匠李秀為修復、維護東地大廟,自光緒十八年(1892年)來東地大廟後,在此度過了近60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甘州人王畫匠父子在東地大廟內創作壁畫,其中一些保留至今。[書 2][刊 1][刊 2]自修復後,東地大廟長期作為西地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常年作為當地廟會舉辦地,其中以每隔三年舉辦的八月十五廟會尤為盛。每逢廟會,方圓幾十里的民眾會聚集到東地大廟,或燒香祈福,或看戲遊覽,或經營貿易。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奇台縣北鄉鄉公所設於東地大廟,並在此設有私塾學堂。[刊 1][刊 2]

Remove ads

當代保護

Thumb
東地大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新疆和平解放後,東地大廟一度受到保護,曾作為物資交流大會的會址。但在破四舊運動中,東地大廟的建築多遭拆毀,關帝廟中關羽、關平、周倉的泥像也被砸毀。不過在當地群眾的保護下,部分建築改作東地大隊的倉庫得以倖存。[書 4][書 2][書 5][刊 1]

1971年,東地大廟被列為奇台縣文物保護單位,開始對廟宇建築維修並聘專人看護。自此,東地大廟開始得到系統的保護。1994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將其列入昌吉回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書 2]199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東地大廟位列其中。[網 1][書 6]

2004年和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和奇台縣當地先後投資修復東地大廟的關帝廟、娘娘廟、圍牆、山門等建築設施,重塑殿內泥像,復原壁畫等。2010年,擴建東地大廟,新建起鐘樓、鼓樓、戲台、門樓等建築和設施。[新 1][網 2]2011年,奇台縣公布東地大廟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網 1]2023年11月,奇台東地大廟道教壁畫整理與研究項目成果展示在昌吉美術館舉辦,成果以東地大廟30幅岩彩壁畫的摹寫為主,也包括對東地大廟及周圍的人文景觀創作的水彩、國畫、素描等作品。[新 2]

東地大廟會被奇台縣、東地村等作為民俗文化活動的舉辦地點。如東地村舉辦的「弘揚傳統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民俗文化節、「文潤庭州 大地流彩」群眾村晚等。[新 3][網 3]

形制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東地大廟牌坊;戲台;院內環境;榆樹

東地大廟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西地鎮東地村。東地大廟佔地面積約5500平方米,建築控制範圍約43500平方米。周圍以民居為主,西側為東地河,東側為耕地。東地大廟東地大廟舊有建築包括關帝廟、城隍廟、娘娘廟,三廟宇同處一院,其他建築設施包括馬王廟、鐘樓、鼓樓、戲台、餐廳等。院內有數十棵超過200齡的榆樹[刊 3][書 6]

關帝廟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關帝廟拱門;關帝廟頂部細節;娘娘廟所用磚雕;關帝廟的浮雕;娘娘廟壁畫《教子圖》、《五子奪魁圖》

關帝廟又名乾隆大廟,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東地大廟建築的主體,位於三座舊有建築正中。關帝廟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建築整體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佔地約68平方米。建築分為前後殿,作勾連搭式聯結,前殿為歇山卷棚頂,後殿為硬山頂。前殿面闊三間,為四架梁,檐下為廊,東西山牆開有拱門。後殿進深三間,面闊一間,縱向狹長,為三架梁。[刊 1][刊 2][書 6]在屋樑上,記載有關帝廟的修建時間「乾隆壬子年孟夏」。[新 1]

前殿立有四根紅柱,外側兩根上書「德配天地千古聖,志在春秋一完人」對聯。前殿進入後殿門兩側共計四幅浮雕,其中外側的是兩堵雕花青磚牆,左有一主題為蛟龍,右有一主題為丹鳳。門上懸掛「忠義智勇」的匾額。後殿東、西側牆面上有高3米有餘,共計24幅環環套繪的壁畫,內容是從桃園結義開始,關於關羽生平的故事。殿內供奉有修復後的關羽關平周倉的泥塑。[刊 1][刊 2][書 6]

Remove ads

娘娘廟

娘娘廟位於關帝廟西側,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6年),同為坐北朝南建築,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佔地125平方米。分為前後殿,後殿硬山頂勾連搭前殿卷棚頂。前殿紅柱有對聯「送子送孫是男是女都要,降文 降武非良非善不收」。前殿東、西側牆上分別繪有《五子奪魁圖》和《教子圖》兩幅壁畫,《五子奪魁圖》內容是四個小孩搶奪大孩子手中頭盔。《教子圖》內容是一中年人用樹枝抽打一孩子,周圍有不知所措的幾個孩子,圖左上方抄寫着數句《三字經》。前後殿連接的額枋繪有八仙圖。門上懸掛「母氏初光」匾額。後殿北側牆上有浮雕泥塑,內容是山水仙境。東、西側牆上有《封神演義》故事的壁畫,牆高處有漁、耕、樵、讀等圖。殿內有原有的神像基座,供奉有三霄娘娘等9尊神像。[刊 1][刊 2][書 1][書 6][新 1]

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關帝廟東側,建於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同為坐北朝南建築,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佔地50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分前後殿,同樣是後殿硬山頂勾連搭前殿卷棚頂。前殿紅柱對聯內容為「白日無私貧富一般照應,青天有眼善惡兩樣分明」。門上懸掛「善惡分明」匾額。殿內存神主牌位,排位正面內容為「漢勅封忠列(烈)侯直隸秦州城隍老爺之神位」,背面內容為「獻功德主秦州秦安縣民系純里正,一甲信士弟子劉自發,木畫工秦州系河中里正,一甲信士弟子王重,乾隆伍十伍年玥十八日穀旦」。城隍廟東、西側牆有四幅壁畫,內容為為手持刑具的小鬼、六大判官。殿內供奉有城隍判官、小鬼、牛頭馬面[刊 1][刊 2][書 1][書 6]

軼聞傳說
相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新疆曲子藝人張生才和義子張全有演出畢返回奇台時,遭遇大雨。二人不得不前往東地大廟避雨,當張全有敲開廟門時,道士看是賣唱藝人而非信男信女,將門關上拒絕二人進入。二人只得在門口避雨,然而氣溫越來越低,張生才凍的瑟瑟發抖。這時,他拿出三弦,唱起了新疆曲子戲《韓湘子渡林英》。還未唱罷,道士打開廟門,將二人請入廟中,並致歉。吃飽喝足的張生才在道士的請求下,又演唱了《韓湘子賣道袍》《呂洞賓賣藥》。道士因其彈唱技藝,欽佩不已,二人結為知己。從此,張生才父子每當路過東地大廟,都會進廟歇息,為道士彈唱曲子。[書 7]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