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術不端問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術不端問題包括論文抄襲、洗稿代寫、造假、買賣、學歷學位認證失信行為掠奪性開放獲取出版[註 1]、批量引進海外「速成博士」等[1]。出現的原因包括了科研人員在晉升職稱的巨大壓力之下而萌生投機取巧的想法、評價體系不完善等[2][3]。此外,中國大陸尚未有一個有效的打擊學術腐敗的機制。2006年,109位教授聯名發出公開信,呼籲抵制學術腐敗[4]。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5]。2019年翟天臨事件之前,針對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中國大陸院校一般採用30%、20%和10%的三種重合率標準,事件之後查重要求大幅度提高[6]

著名案例

更多資訊 日期, 機構 ...
Remove ads

懲罰機制

學位法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草案(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草案提出,「學位申請人在學位授予單位學習期間以及學位申請、同行評閱、答辯過程中存在學術不端、作偽造假等行為的,學位評定委員會可以作出不授予其學位的決定。此外,已獲得學位者,被查明學位論文或者實踐成果存在嚴重剽竊、偽造、抄襲、數據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的,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決定,由學位授予單位撤銷學位,收回或者宣佈學位證書無效」[28]

新語絲

新語絲是該國民間學術打假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2000年開始,新語絲上平均每年揭發近百起學術不端案例,受到處理的只有大概1%。

註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