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風力發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風力發電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自2010年以來中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電裝機容量市場[2],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裝機容量,並且保持快速增長[3][4]。同時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國,根據智庫Ember的數據,中國在2022年產生的風力發電量比整個歐洲多46%,而歐洲是世界第二大風力發電市場[5]。

中國擁有廣闊的疆域和漫長的海岸線,因此有得天獨厚的巨大風能資源,僅位於甘肅省酒泉市外的多風沙漠地區,就有200吉瓦 (GW)的風能儲量[6][7]。據估計,在中國陸地上可開發的風電約為2,380GW,海上可開發容量約為 200GW[8]。中國在風電研究上也領先世界,根據Reddie&Grose的研究顯示,在2010年至2020年間中國的風能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在同一時間段內,歐洲產生了16,396件專利申請,美國產生了16,074件專利申請。 韓國和日本分別以6,611件和3,809件緊隨其後[6]。
中國政府已制定了路線圖,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擁有1200GW的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而且作為政府承諾的一部分,到該年將非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份額提高到25%左右[9]。中國已將風力發電確定為該國經濟增長及能源自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及十四五規劃中已有明確的目標[10],專家表示中國可以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2030年前實現排放達峰[11]。
截止2021年底,風電是中國第三大電力來源,佔總發電量的 7.5%,達328吉瓦 (GW),是2020年底歐盟的1.4倍,美國的2.6倍,已連續12年居世界第一[12][13]。當年的的新增風電裝機也佔世界新裝機總容量的近 70%[14]。中國在2021年及2022年增加的風力發電容量超過了前七年風力發電總量[5]。而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2022年全球風能報告》的統計,2021年中國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30.7GW,佔全球42.34%,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佔全球80.02%,離岸風力發電量方面超過了英國和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風力發電市場,佔全球總裝機容量的40%[2][15]。2022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37GW,雖然依舊是全球最大的新增風電裝機國,但比起前年已大幅下降約五分之一,這是因為中央政府於2021年初停止為陸上風電項目開發商提供補貼,但預計在2023年起風電裝機量將出現反彈[16]。
截至2022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設備製造基地[17],而金風科技是中國最大的國產風機製造商[18]。2019年,金風科技是首批簽約東北地區風電制氫項目的合作夥伴之一,希望充分利用中國目前尚未開發的風力發電潛力[19]。中國國電集團的另一家子公司中國龍源電力集團公司也是風電的早期先驅,曾一度運營著中國40%的風電場[20]。根據信貸評級機構惠譽國際在2020年的預測,到2028年中國的風力發電量預計將達到約1000TWh,高於之前870TWh的預測,主因是科技的快速發展使項目成本降低變得可能[21]。
截至2024年,中國風電累計併網容量達到521 GW,同比增長18%,其中陸上風電480GW,海上風電41GW。全國風電發電量99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95.9%。2024全年,中國新增裝機容量79.82GW,同比增長6%,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75.79GW,佔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94.95%,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4.04GW,佔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5.05%,從新增裝機分布看,「三北」地區佔全國新增裝機的75%。[22]
Remove ads
歷史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2005
2010
2015
2020
中國風力發電量(TWh)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05
2010
2015
2020
中國風電裝機容量(GW)
截至2008年[update]底,已有至少15家中國公司以商業目的生產風力渦輪機,並有幾十個中國公司生產組件[23],中國將會普及1.5 MW至3 MW大小的渦輪機。中國領先的風力發電公司有金風科技、國電聯合動力(國電集團子公司)、東方電氣、明陽風電、上海電氣、遠景能源、湘電風能(湘電集團子公司)、華銳風電等,以及大多數主要的外國風力渦輪機製造商[24]。在2008年,中國也增加了小型風力渦輪機的生產,總數達到約80,000個渦輪機。根據行業觀察人士的觀點,憑藉這些發展,中國的風力發電產業展現出了不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現象[25]。
2010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提供者,截至年底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41.8 MW,但其中約1/4未接入電網[26];2012年底,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6 MW,但其中有15 MW未接入電網。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觀點,中國風能的發展在規模上和節奏上都絕對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一項法律,要求中國能源公司購買所有可再生能源行業生產的電力[27]。
作為環境目標的一部分,包含在中國「十二五規劃」(2011年-2015年)的目標是非化石能源消耗佔總能源消耗的11.4%,同時每個GDP單元CO
2的排放量減少17%。
根據全球能源監測 (GEM) 的數據,截至 2023 年 1 月,中國的風電場總運營容量為 278,353 兆瓦 (MW)。其中近 60% 是 2015 年以來安裝的,95% 是 2010 年以來安裝的,這意味着中國的絕大多數風電項目都是相對現代化的裝置,效率也相當高[5]。
此外,全球能源監測的數據還顯示了風電使到中國幾個主要省份的能源結構重新劃分。數據顯示近年來南方的廣東、東部沿海的福建、北方的山西和河北等主要工業製造業中心的風力發電量都出現了急劇攀升,這些省份原先是嚴重依賴化石燃料或西部地區的輸電。當地風力發電量急劇增加的原因是因為技術的改善及進步,使到發電效率增高,另外海上風電的技術突破,也為這些沿海省份帶來新的能源來源。而這種能源結構改變有助於當地電力生產商減少對高排放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減少長距離輸電的需求,減輕電網的壓力[5]。
2022年11月23日,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下線[33]。
2024年10月12日,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研製,全球最大的26 MW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風電產業園下線,最長風電葉片達到147米,最高輪轂高度達到185米。[34]
Remove ads
離岸風力發電
中國擁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離岸風力資源充足,據估計海上可開發風能資源達7.5億千瓦[17]。2012年,中國製定了到2015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GW、到2020年達到30GW的目標[35][36]。但是政府製定的目標並未能實現,離岸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進展緩慢,直到2016年後才開始增速[37]。這是因為中國離岸風機製造商在該領域缺乏經驗,這迫使他們引進國外技術,德國西門子是重要的合作夥伴。另一個原因是離岸開發需要巨額投資及具高風險,這讓私營公司望而卻步[37]。
全球風能委員會的2022年報告顯示,中國最近在離岸風力發電量方面超過了英國和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風力發電市場,佔全球總裝機容量的40%[2]。


在建項目
中國國家能源局於2021年11月8日的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中國正在積極推進偏遠地區大型風電和太陽能光伏項目的建設。首輪項目以沙漠及戈壁地區為重點,新增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kW), 這些項目將主要分佈在華北的內蒙古自治區、西北的陝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
開發潛力
2008年,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在以前風能資源普查結果的基礎上啟動了「全國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項目。該項目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根據國際上對風能資源技術開發量的評價指標,在年平均風功率密度達到300 W/m2的風能資源覆蓋區域內,考慮自然地理和國家基本政策對風電開發的制約因素,剔除裝機容量小於1.5 MW/km2的區域後,得出中國陸上50米、70米、100米高度層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大於等於300 W/m2的風能資源技術開發量分別為20億 kW、26億 kW和34億 kW。本項目同時得出70米高度層平均風功率密度大於等於200 W/m2的風能資源技術開發量為3,600 GW[38]。
為配合中國低風速地區風能資源的開發,國內風電機組製造企業近來紛紛研製低風速型風電機組,使得低風速地區同樣具備了風電開發價值。如金風科技研製的GW115/2000超低風速直驅永磁機組可以使年平均風速為5.2 m/s的超低風速區域具備開發價值,而5 m/s的平均風速對應的風功率密度在200 W/m2以內[39]。由於低風速型風電機組的推出,使得中國風能可開發區域大幅增加,技術可開發儲量也高出現有的評估數據。總體上,中國風能資源技術開發量滿足國家大規模開發風電的需要。

Remove ads
記錄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