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指標體系[1],通常簡稱為「AMI綜合評價體系」或「AMI核心期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主導研製的、用於評價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質量的權威核心指標體系之一。它與南京大學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即「C刊」)和北京大學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共同構成了中國人文社科領域公認的三大核心期刊評價體系。[2][1]
歷史
為打破單一以文獻計量學指標(如影響因子)為主導的評價模式,中國社會科學院承擔起建設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項目。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首次發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2014年)》,即AMI評價報告,並公布了首個核心期刊名錄。該評價遵循「每四年一輪」的規律,對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進行系統性的綜合評價。繼2014年後,已陸續發布了2018年、2022年等版本的評價報告和核心期刊名錄。[3]
指標
- A - 吸引力(Attraction):指期刊吸引優秀稿源、優秀作者和讀者的能力。
- M - 管理力(Management):指期刊編輯部在制度建設、流程規範、學術不端防範、編輯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 I - 影響力(Impact):指期刊在學術界和社會上所產生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4]
評價指標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和31個三級指標構成。[5]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