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共產黨政治運動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共產黨政治運動列表列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發動的各個政治運動

評價

理查德·派普斯共產主義實錄》一書指出: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性是可以無止境地予以改造的,因此只要把懲治和教育結合起來,就可以造就出一批毫不利已的新人,甘願投身到社會中為社會服務,實現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所描述的那種社會:「在社會生活中,完全沒有私人或個體之分。」即使共產主義政權為達到此項目的而施行的高壓政策能夠收效,這種效果至多也只是暫時的,轉瞬即逝...共產主義不能改變人的本性,這就注定它最後必將失敗。[1]列寧給 「無產階級專政」 所下的定義說:「無產階級專政的權力是一種不受任何約束的權力,不受法律條文的約束,絕對不受任何規章制度的束縛,它完全是以暴力為基礎的。」歷史經驗表明,這樣的一種政權倒也真的行之有效:它曾經強行於俄國及其附庸國,強行於中國、古巴、越南、柬埔寨,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然而,它的代價是慘重的,那還不僅是無數人所遭受的種種苦難,而且是這些政權所為之奮鬥的那個目標,即人人平等,也完全消失了。[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董必武指「群眾運動是不完全依靠法律的,甚至對他們自己創造的表現自己意志的法律有時也不大尊重,[...]助長人們輕視一切法制的心理」。[2]改革開放前的政治運動師承自俄國十月革命,清華大學法學院蘇亦工寫道「俄師教給我們的除了暴力、強權和欺詐外,還多了三樣東西:仇恨、鬥爭和喪失自我。關於仇恨和鬥爭,凡是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走過的人,哪個不曾有過『仇恨在胸』、『鬥志昂揚』的經歷?回首1921年以來的中國現代史,[...]頻繁不斷的鬥爭,接踵而至的運動,無不瀰漫着暴力和血腥。」[2]改革開放後,1999年「依法治國寫入《憲法》,繼而2004年提出和諧社會,意味着中國「摒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方針所賴以生存的思想基礎——仇恨心理和鬥爭哲學,進而它還意味着我們朝着拋棄(蘇俄)洋教條」。[2]

202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會議通過了政治報告、中共黨章修正案等。新黨章加入了「敢於鬥爭及增強鬥爭本領」和強調「傳承紅色基因」[3]。獨立學者溫志剛表示,中國新黨章的基本精神已經確定將鬥爭哲學取代過去數十年的建設哲學。他說:「黨章基本精神已經決定他要以鬥爭哲學取代過去四十年的建設哲學、經濟發展哲學。這種包含鬥爭的黨章是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中共)總路線、新的綱領。在這個鬥爭綱領之下,才有李克強等鄧小平發展路線的繼承者被全部清洗。」[4]

Remove ads

運動列表

更多資訊 時期, 運動 ...
Remove ads

重要人物

以下列出歷次運動被整肅的中共中央委員,

註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content...

參見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