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口岸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口岸,根據《國務院關於口岸開放的若干規定》之定義,是指供人員、貨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國境的港口機場車站通道[1]。口岸以國家主權象徵的海關為主體,兼有國家其它專項檢驗部門聯合組成,一般設在進出國境的交通港站,並與有關部門和行業的單位組成綜合體[2]:1。口岸的開放或關閉均需由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審批後公布執行。

口岸分類

根據《國務院關於口岸開放的若干規定》,中國的口岸分為一類口岸和二類口岸[1]。《中國口岸年鑑》中將進出境貨運車輛檢查場單獨列出作為一種口岸類型。此外,中國與朝鮮政府《關於邊境口岸管理制度的協定》中列有一「公務通道」,即雙目峰公務通道,只允許中朝雙方公務人員和邊貿貨物通行,不屬於一、二類口岸範疇,不過該公務通道於2009年被國家口岸辦批准臨時對外開放,現為臨時開放口岸[3]:166

一類口岸

一類口岸常稱為國家級口岸,由有關部門協同口岸所在地的省級政府,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面會商後上報國務院,經國務院批准後開放[4]:385。一類口岸又分為三種類型:[1]

  1. 對外國籍船舶、飛機、車輛等交通工具開放的海、陸、空客貨口岸,大部分一類口岸屬於此類型。
  2. 只允許中國籍船舶、飛機、車輛出入國境的海、陸、空客貨口岸(例如河南省洛陽空運口岸廣東省中山水運口岸,僅限中國籍飛機、船舶出入境[3]:834-835,截止2016年暫無一類陸路口岸屬此類型)
  3. 允許外國籍船舶進出中國領海內的海面交貨點(例如天津市渤中水運口岸,為中國海洋石油渤海公司的海上石油交貨點[3]:67

《國家口岸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明以口岸開放三年後的客貨運量指標(邊境口岸除外),作為口岸考核及退出的重要依據:[5]

更多資訊 單位, 海運 ...
Remove ads

二類口岸

二類口岸又稱地方級口岸,由口岸所在地政府徵得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面同意,會商口岸檢查檢驗單位後,報請省級政府批准,建設資金由地方籌措[4]:386。二類口岸又分為三種類型:[1]

  1. 依靠其他口岸派人前往辦理出入境檢查檢驗手續的國輪外貿運輸裝卸點、起運點、交貨點
  2. 同毗鄰國家地方政府之間進行邊境小額貿易和人員往來的口岸
  3. 只限邊境居民通行的出入境口岸

改革開放後,中國各省政府共批准設立了331個二類口岸。1998年8月28日[6]:46,國務院下發《關於清理整頓二類口岸的通知》(國發〔1998〕74號),對二類口岸進行清理整頓,並且暫停審批二類口岸。共有177個二類口岸已關閉或將關閉,57個二類口岸已升格或將升格為一類口岸,97個二類口岸與相鄰一類口岸合併[7]。該整頓工作至今仍在進行。

管理機構

口岸的基本結構包括綜合管理系統、監督檢查系統、對外運輸系統、對外貿易系統和服務系統。一般在口岸工作的單位和部門數量能達到40個左右[8]:11。由於口岸設置的各單位隸屬關係不一,需要綜合管理機構統一協調各系統的關係,該綜合管理機構一般為地方政府設置的口岸管理委員會或口岸辦公室[4]:387。監督檢查系統代表國家對出入境的人員、行李、物資、運輸工具行使管理、監督、檢查職能,包括檢查、檢驗、檢疫三個子系統,相關機構有邊防檢查機關海關海事商檢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船舶檢驗[4]:387。對外運輸系統包括港務、機場、車站、船務公司、航空公司、運輸公司等機構。服務系統包括銀行、保險、外輪理貨、外供、倉儲、海員俱樂部等機構[8]:11

中國口岸協會是經民政部批准,由海關總署主管,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國綜合性社團法人。協會領導成員由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集團民航局等中央部門和重要地方口岸主管單位的相關人員構成。作為口岸信息交流、業務培訓、國際合作以及提供諮詢服務的機構,同時主編《中國口岸年鑑》。[9]

Remove ads

歷史

明朝清朝以「海防重於通商」的思想為指導,歷史上長期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1840年鴉片戰爭後,以被迫開放「五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始[2]:2,中國開始對外開放口岸,1895年增開至35處[10]:68。早期開放的口岸稱為「條約口岸」,19世紀70年代鄭觀應等思想家提出的「商戰」主張在1898年開始訴諸實踐,「自開商埠」出現[11]:88。中國最早的自開商埠是福建寧德三都澳港,此外秦皇島岳州也是中國首批自開商埠[12]:158。截止清末,已有36個自開商埠分布在中國各處,1924年增至52處,數量幾與條約口岸相埒[11]:88

1978年,中國對外開放的口岸只有51個,包括水運口岸18個(沿海17個、內河1個)、空運口岸8個(國際機場7個、特定機場1個)、鐵路口岸9個、公路口岸16個[4]:388。由於政治原因,陸路口岸多與社會主義國家開通,對外貿易以易貨和經援方式為主[8]:12。1978年經一類口岸進出的外貿貨物運量為7,033萬噸,各類口岸進出口的貿易總額206.4億美元、出入境旅客565.8萬人次、交通工具32.5萬艘(架、列、輛)[13]:12

改革開放後,尤其是鄧小平南巡後,中國政府掀起口岸開放的新高潮。1978至1993年間,共新開國家級口岸150個,僅1992年和1993年即新開口岸50個。截止1993年,中國共有一類口岸201個,其中水運口岸117個(沿海65個、內河52個)、空運口岸46個、鐵路口岸12個、公路口岸35個,除青海寧夏外其餘省區市都有了開放的口岸。1993年經一類口岸進出的外貿貨物運量為3.05億噸,各類口岸進出口的貿易總額1957.2億美元、出入境旅客9,568萬人次、交通工具898.9萬艘(架、列、輛)。[13]:12

2006年,國務院批准西寧曹家堡機場對外開放,結束青海省沒有口岸的歷史,至此中國大陸31個省區市均有對外開放口岸。至2016年,中國共有正式對外開放的國家級口岸305個,其中水運口岸137個(沿海82個、內河55個)、空運口岸73個、鐵路口岸20個、公路口岸75個。2016年,全國口岸進出口商品總值36,855.57億美元[3]:770。2023年1月8日,中國大陸因疫情關閉的口岸再度開放。[14][15][16]

Remove ads

國家級口岸列表

公路口岸

截止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75個一類公路口岸,包含9個對港澳開放的國際口岸,其餘為對陸上相鄰各國的國際或雙邊口岸,此外還有1個臨時開放口岸。

2016年統計,進出口貨運量最高的公路口岸是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全年運量25,575,568噸,其次為內蒙古甘其毛都口岸運量15,535,196噸、廣東皇崗口岸13,522,881噸。出入境人員最多的口岸是廣東拱北口岸,全年進出境達123,576,659人次,其次為廣東羅湖口岸81,231,123人次、廣東深圳灣口岸42,831,754人次;非對港澳口岸中出入境人員最多的是雲南瑞麗口岸15,756,480人次,排名第五。出入境運輸工具最多的口岸是廣東皇崗口岸,達8,452,162輛次,其次是廣東深圳灣口岸4,388,461輛次、雲南瑞麗口岸3,975,104輛次。[3]:37

更多資訊 省級行政區, 口岸名稱 ...

註:

  • 標註「*」者為雙邊口岸,僅允許雙方國家的人員、貨物和交通工具通過,其餘為國際口岸,允許雙方國家及第三國的人員、貨物和交通工具通過;
  • 帶有「(副廳)」上標的邊檢站為副廳級邊檢站,其餘邊檢站一般為正處級
  • 帶有刪除線的表示未開放的口岸;斜體表示臨時開放口岸,其餘為常規開放口岸。

以下國家雖然和中國接壤,但是沒有設立任何公路口岸:

Remove ads

鐵路口岸

截止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11個一類沿邊鐵路口岸,8個一類內陸鐵路口岸,內陸口岸多為直達列車發往香港的客運口岸,此外還有9個內陸港是臨時開放口岸,均為中歐班列鐵路場站。國家口岸辦主任黃勝強表示,由於法律對口岸定義「直接進出境」的限制要求,所以採取臨時開放、設立臨時口岸的政策實現內陸港的對外開放。下一步將通過修改和制定完善口岸方面的立法來解決內陸設立口岸問題,擴大內陸地區開放[63]

2016年統計,進出口貨運量最高的鐵路口岸是內蒙古滿洲里鐵路口岸,全年運量13,957,721噸,其次是內蒙古二連浩特鐵路口岸9,703,068噸、黑龍江綏芬河鐵路口岸8,875,453噸。出入境人員最多的是廣東廣州鐵路口岸,達3,362,499人次,其次是廣東東莞鐵路口岸390,043人次、黑龍江綏芬河鐵路口岸184,700人次。出入境列車最多的口岸是內蒙古滿洲里鐵路口岸,達8,869列次,其次是內蒙古二連浩特鐵路口岸8,688列次、新疆阿拉山口鐵路口岸8,379列次、廣東廣州鐵路口岸7,985列次。[3]:40

Remove ads

沿邊口岸

所有經過沿邊口岸的國際列車均須在此接受邊防檢查。

更多資訊 省級行政區, 口岸名稱 ...

內陸口岸

對於內陸鐵路口岸,中歐班列的出入境邊防檢查在國界處(即上一節中的沿邊口岸)進行,內陸火車站不設邊防檢查機關;來往香港高鐵動車的出入境邊防檢查在香港西九龍站進行。

更多資訊 省級行政區, 口岸名稱 ...

註:斜體為臨時開放口岸

Remove ads

水運口岸

海港

截止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82個一類海港口岸。

2016年統計,進出口貨運量最多的口岸是山東青島水運口岸,全年運量298,370,511噸,其次是河北唐山水運口岸294,365,760噸、上海水運口岸276,327,246噸。進出境人員最多的口岸是上海水運口岸,達4,382,056人次,其次是廣東蛇口水運口岸3,222,543人次、福建廈門水運口岸2,251,615人次。出入境運輸工具最多的口岸是廣東蛇口水運口岸,達60,023艘次,其次是上海水運口岸25,551艘次、福建廈門水運口岸21,677艘次。[3]:32

更多資訊 省級行政區, 口岸名稱 ...

註:斜體為臨時開放口岸或港區,標註「#」的水運口岸僅限中國籍船舶出入境,帶有「(副處)」字上標的邊檢站為副處級邊檢站,沒有標註的邊檢站一般為正處級。

河港

截止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44個一類河港口岸、11個一類界河口岸,分布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長江珠江瀾滄江等江河水域。中俄之間的界河口岸,明水期利用船舶運輸,冰封期利用汽車運輸。

2016年統計,進出口貨運量最多的河港口岸是江蘇張家港水運口岸,全年運量76,256,569噸,其次是江蘇太倉水運口岸62,180,070噸、江蘇南通水運口岸51,403,683噸。出入境人員最多的口岸是廣東中山水運口岸,達1,339,634人次,其次是黑龍江黑河水運口岸718,521人次、廣東順德水運口岸632,295人次。出入境運輸工具最多的口岸是廣東中山水運口岸,達20,071艘次,其次是廣東順德水運口岸10,819艘次、黑龍江黑河水運口岸8,523艘次,此外黑河口岸在冰封期有31,959輛汽車出入國境。[3]:36

更多資訊 省級行政區, 口岸名稱 ...

註:斜體為臨時開放口岸或港區,標註「#」的水運口岸僅限中國籍船舶出入境。

界河
更多資訊 省級行政區, 口岸名稱 ...

空運口岸

空運口岸又稱航空口岸,分為一類航空口岸和限制類一類航空口岸(僅對中國籍飛機開放)兩種。根據1985年9月18日頒布的《國務院關於口岸開放的若干規定》,航空口岸的開放必須經過國家驗收[179]。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要求,正式成為「國際機場」需要滿足設立航空口岸、航空口岸對外國籍飛機開放、聯檢設施通過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驗收[180]。截止2024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85個一類航空口岸(包含88個機場)[181],其中有75個正式的國際機場,以及6個尚未更名的國際機場,4個口岸限制性開放的機場,3個尚未通過口岸驗收的機場;另有19個臨時對外開放過(臨時對外開放中)的機場,2個被撤銷的航空口岸;此外,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中,不屬於民用運輸機場的廣漢機場也曾臨時對外開放過[182]

2016年統計,出入境人員最多的口岸是上海空運口岸[註 25],全年運量37,927,468人次,其次是北京空運口岸24,252,289人次、廣東廣州空運口岸13,219,779人次。進出口貨運量最多的口岸是上海空運口岸,達4,746,330噸,其次是北京空運口岸1,853,736噸、廣東廣州空運口岸1,631,938噸。出入境運輸工具最多的口岸是上海空運口岸,達234,047架次,其次是北京空運口岸131,483架次、廣東廣州空運口岸93,616架次。[183]:29

更多資訊 省級行政區, 口岸名稱 ...

註:斜體為臨時開放機場,標註「#」的航空口岸僅限中國籍飛機出入境。

圖集

中國各口岸圖集

參見

註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