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1年会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二全大會,1981年3月29日至4月5日在臺灣臺北市北投區陽明山中山樓舉行。出席代表991人,列席代表512人。蔣經國主持大會。該次大會主要通過了「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以及「積極地與黨友聯絡,永久地與民眾共同前進」的「中國國民黨黨章修正案」。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於此次大會上蟬連中國國民黨主席一職。[1][2]
為了應對中國共產黨之統戰策略成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
大會推舉蔣經國連任主席。除蔣介石聘任的宋美齡、張群、何應飲、陳立夫、薛岳、顧祝同、連震東、余井塘、裴鳴宇、王世傑、孫連仲、黃季陸、陳雪屏、李壽雍等92人繼續連任中央評議委員外,蔣經國又聘請陳淑英、周至柔、張其昀、黃杰、劉季洪、徐慶鍾、張寶樹、谷鳳翔等一百三十五人為中央評議委員, 並指定宋美齡、張群、何應欽、陳立夫、薛岳、顧祝同、楊亮功、余俊賢、周至柔、連震東、余井塘、戴炎輝、劉季洪、張其昀、 黃杰、張寶樹等為第十二屆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團主席。大會推嚴家淦、孫運璇、谷正綱等150人為中央委員,推黃鏡蜂、潘煥昆、胡木蘭等七十五人為候補中央委員、
4月6日,中國國民黨十二屆一中全會在台北召開。蔣經國主持會議,出席、列席六百多人。會議通過了由蔣經國提名的27名中央常務委員人選:嚴家淦、謝東閔、孫運璇、谷正綱、 黃少谷、倪文亞、袁守謙、馬紀壯、李國鼎、高魁元、宋長志、 趙聚飪、王惕吾、王升、李登輝、俞國華、余紀忠、林洋港、沈昌煥、邱劍煥、洪壽南、蔡鴻文、林金生、辜振甫、閆振興、曹聖芬、林挺生等,推蔣彥士為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吳俊才、陳水逢、陳履安為副秘書長。
Remove ads
大會籌備工作

1980年10月29日,第十一屆中央常務委員會第一九〇次會議通過於民國七十年三月二十九日青年節在陽明山中山樓中華文化堂舉行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並與1981年1月8日經中央委員會發出通告。
中央隨後成立了以蔣彥士為主任委員的大會籌備委員會,統籌籌備工作。
代表統計分析
十二全大會代表共八百六十一人,其中分為臺灣復興基地各黨部代表,海外黨部代表與大陸地區代表。
臺灣復興基地各種黨部產生代表五百七十一人,分別產生自臺灣省黨部、臺北市黨部、高雄市黨部、中央民意代表黨部、北部、中部、南部知青(孔知忠)黨部、國軍退除役官兵(黃復興)黨部、凱旋(王師凱)黨部、金馬特派員辦公處、公路、鐵路、電信、郵政、航運、新聞及生產事業黨部。一共571名代表中,男性佔89.84%,本省籍者253人,外省籍及金門籍者318人,平均年齡48.5歲,以行政,教育及民意代表居多。
海外黨部產生代表二百二十人,其中一百六十三人系選舉產生,男性佔94.09%,本省籍者20人,外省籍者200人,其中廣東省籍代表就有107人,平均年齡50.2歲,以工商業人士居多。
大陸地區產生代表七十人,其中有敵後代表,前進基地代表,中央政府各情報及治安單位代表以及身在復興基地之邊疆代表,本省籍1人,外省籍59人。
Remove ads
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 “ | 中共師承馬列邪說,出賣民族,摧殘文化,成為近六十年來中國一切禍亂的根源,雖屢次誓言服膺三民主義,表面上標榜國家統一,實際上卻破壞國家統一。觀夫中共於北伐、抗戰前後所作之聲明,其言行相悖,可為佐證。自其竊據大陸以來,更積三十一年來的罪惡,造成政治腐敗、文化落後、社會混亂;倡言「四化」而貧困日甚,叫囂「安定」而內鬥不已。由此證明共產主義完全破產,共產制度徹底失敗。 | ” |
| ——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重要議題: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 ||
國民黨十二大的中心議題是「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蔣經國在開幕式的講話中,要求全黨「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匯集全民智慧力量,贏得最後勝利」。為此, 會議通過了《大陸情勢與大陸工作報告》和《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等議案。(二)為了實現「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會強調要加強台灣建設,加強國民黨的領導。大會通過了《貫徹復興基地民生主義社會經濟建設案》、《復興中華文化,貫徹民主法治,促進政治建設案》、《強化黨的組織,加強黨的行動,激勵全黨同志服務犧牲精神,結合全民心力案》等議案。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