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朝鮮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朝鮮語(韓語:중국조선말/中國朝鮮말 Jungguk Chosonmal ?),指中國少數民族朝鮮族所使用的民族語言朝鮮語,主要用於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Remove ads
概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朝鮮語原先採用漢諺混寫,導致大量基層朝鮮族群眾難以閱讀文章。延邊當地報紙《東北朝鮮人民報》為方便基層朝鮮族民眾,於1949年開始發行全諺文的「工農版」,和既有漢諺混寫的「幹部版」做區分。1952年4月20日全面廢除漢諺混寫,其他出版業界亦跟隨。1963年6月28日,周恩來指示中國朝鮮族語言應以朝鮮平壤文化語為規範,隨後延邊語文歷史研究委員會以文化語為基礎對延邊朝鮮文進行標準化[7]。目前中國朝鮮語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語言為標準。因此,朝鮮文化語與此語言相當接近,此規範可以適用於中國朝鮮語的「標準語」。
1977年,東北三省朝鮮語文工作協作小組製作的《朝鮮語規範集》,成為中國朝鮮語的概括性的語言規範。有關標準發音法、正楷法、分寫法、文章符號的規範亦收入此規範集中。《朝鮮語規範集》增加有關詞彙的規範,此後多次擴充內容,並於1984年製作了一部修正版。中韓建交後,隨着韓國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大陸,兩國朝鮮語教育機構也紛紛加強了交流,加上韓流的影響,韓國所使用的韓國標準語,也在該地區漸漸流行開來。
Remove ads
事實上,各地的朝鮮語並不一樣,種類很多。從朝鮮王朝到日治時期,朝鮮族以朝鮮半島北部為中心,向中國東北地區移居。大致上,以生自咸鏡道者渡過圖們江到對岸的吉林省,生自平安道者渡過鴨綠江到遼寧省的居多。除了濟州方言和六鎮方言使用者較少外,朝鮮語其他五大方言在中國境內都有較具規模的分布。例如:吉林省延邊的朝鮮族講咸鏡道方言,遼寧東南部的朝鮮族講平安道方言。
以下為朝鮮地區與中國朝鮮族在語言分布上的大概對應:
特徵
音韻、文法與詞彙的差異,成為中國朝鮮語的基本特徵。受到美蘇冷戰以及朝鮮戰爭的影響,中國政府以朝鮮文化語為參考,製定了《韓語規範集》。因此比起韓國標準語,中國朝鮮語比較趨近於朝鮮文化語,詞彙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現代漢語的影響,漢字詞發音比較趨近於普通話。1992年中韓建交後,因韓國企業大規模投資中國大陸,以及受到韓流的影響,韓國標准語對中國朝鮮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西南方言有元音 [ø](ㅚ)和 [y](ㅟ),東南地區有 [ɛ](ㅐ)與 [e](ㅔ),不過不被區分。中國朝鮮語受朝鮮半島北部方言的影響很強,一部分/ㅈ/、/ㅊ/、/ㅉ/以/ㄷ/、/ㅌ/、/ㄸ/的形式出現,保存着北部方言的元音/i/與ㄴ後的半元音/j/。
同時,在東北、東南地方,還有用重音(Accent)來區分語義的,不同音高的語義會有所不同。
有着地域方言特色。
例如:現代漢語的一些影響:
詞彙也是方言的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如「개구리」與「개구락지」(青蛙)。然而,由於受到漢語影響,因此不少詞彙是從現代漢語借用來的。根據場合不同,有時漢語詞彙也使用普通話發音。不過,這種場合下不是「借用」,而是中國朝鮮語和中文共用的東西(多語現象)。
現代漢語借詞[8]:
此外延邊朝鮮語還有部分日語借詞(受滿洲國統治影響)[8][9]: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