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拉圭回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烏拉圭回合(Uruguay Round)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的國際商討中最重要的一次國際談判,始於1986年9月烏拉圭在埃斯特角城舉行的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開始了旨在全面改革多邊貿易體制的新一輪談判,故命名為「烏拉圭回合」談判。於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結束並簽訂馬拉喀什協議,耗時七年半,次年(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4月17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4月17日) |
談判幾乎涉及所有貿易,從牙刷到遊艇,從銀行到電信,從野生水稻基因到愛滋病治療。參加方從最初的103個,增至談判結束時的123個
背景與目的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前七輪談判,大大降低了各締約方的關稅,促進了國際的發展。但從70年代開始,特別是進入80年代以後,以政府補貼、雙邊數量限制、市場瓜分和各種非關稅為特徵的保護主義重新抬頭。遏制保護主義,避免全面戰爭發生迫在眉睫。
目標
在1986年啟動烏拉圭回合談判的部長宣言中,明確了此輪談判的主要目標:
- 為了所有締約方的利益特別是欠發達締約方的利益,通過減少和取消關稅、數量限制和其它非關稅措施與,改善進入市場的條件,進一步擴大世界市場。
- 加強關稅與總協定的作用,改善建立在關稅與總協定原則和規則基礎上的多邊體制,將更大範圍的世界置於的、有效的多邊規則之下。
- 增加關稅與總協定體制對不斷演變的國際經濟環境的適應能力,特別是促進必要的結構調整,加強關稅與總協定同有關國際組織的聯繫。
- 促進國內和國際合作以加強與其他影響增長和發展的經濟之間的內部聯繫。
談判過程
美、歐、日等締約國共同倡導發起了此次多邊談判,決心制止和扭轉保護主義,消除扭曲現象,建立一個更加開放的、具有生命力和持久的多邊體制。1986年9月,關貿總協定部長在烏拉圭的埃斯特角城舉行,同意發起烏拉圭回合談判。
議題
烏拉圭回合談判議題括傳統的貨物和新議題。傳統議題包括關稅、非關稅措施、熱帶產品、自然資源產品、紡織品服裝、農產品、保障條款、補貼和反補貼措施、爭端解決問題等。新議題則涉及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
重要事件
主要成果
外部連結
- Cycle de l'Uruguay sur le site du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Histoire de ce cycle en Anglais
![]() | 這是一篇關於經濟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