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
波兰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波蘭語:Aleksander Kwaśniewski,發音:[alɛˈksandɛr kfaɕˈɲiefskʲi] ⓘ;1954年11月15日—),波蘭政治人物及記者,曾任第3任波蘭總統(1995年-2005年)及國會議員(1991年-1995年)。他也是目前為止,在波蘭民主化後唯一的左派總統。


Remove ads
總統
1985年,波蘭最高領導人沃伊切赫·雅魯澤爾斯基為爭取年輕人的支持,任命時任《青年旗幟報》主編、30歲的克瓦希涅夫斯基擔任政府青年事務部部長。
1989年,作為波蘭統一工人黨代表參加圓桌會議,擔任工會問題政府方主席。同年6月4日,在議會選舉中競選參議員失敗。1990年1月27日,在波蘭共和國社會民主黨成立大會堂上當選最高委員會主席[1]。
在1995年波蘭總統選舉中,他作為波蘭共和國社會民主黨候選人勝出,接替列赫·華里沙擔任總統一職。在2000年波蘭總統選舉中,再次勝出,成功連任。是首位連任成功的民選總統。
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中,6位波蘭公民在美國喪生。克瓦希涅夫斯基總統於2002年9月11日替首都華沙斯卡伊茨維斯基公園內的九一一事件波蘭遇難者紀念碑揭幕[2]。
Remove ads
調解人
卸任總統後,2006年3月,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美國喬治城大學埃德蒙·A·沃爾什外事學院教授歐洲當代政治與民主化。
2009年4月在訪談中表示想擔當當勞·圖斯克總理(公民綱領)和萊赫·卡欽斯基總統(法律與公正)的斡旋者。「如果我們需要調解人,就必須是非常有能力之人。例如我認為 Janusz Palikot 不是最好的。我能做如果我需要的,我們應該一起會面並且解決或許並非困難的問題。對於我們最重要應該是我們的法律和公益。為了戰勝邪惡我們必須做得好」。[3]
評價
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蘭大使劉彥順:「在當代波蘭劇烈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在人生的崎嶇坎坷的旅途中,克瓦希涅夫斯基始終朝氣蓬勃、銳意進取,始終站在為國家為民族興盛而奮鬥的前沿。他演奏的青年人生三部曲是:始則不到30歲即在政壇上嶄露頭角,繼則在波蘭劇變的風浪中作為社民黨的創始人而蜚聲社會,終則衝破艱難險阻問鼎總統寶座到達權力的頂峰。」[4]
榮譽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