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庇魯斯專制君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庇鲁斯专制君主
Remove ads

伊庇魯斯專制君主指的是統治伊庇魯斯專制國這一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建立的拜占庭帝國繼承國的君主。實際上,「伊庇魯斯專制國」和「伊庇魯斯專制君主」都只是現代史學的慣用稱呼,該國當時的國名、君主使用的頭銜均與此不同。「專制君主」(希臘語δεσπότης羅馬化despótēs)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尊貴的宮廷頭銜,持有這一頭銜與統治特定的領地無關。該政權的幾位希臘君主確實使用這一頭銜,但這隻代表他們在拜占庭帝國體系中的地位,與他們統治的領地無關。

快速預覽 伊庇魯斯專制君主, 詳情 ...

後來伊庇魯斯被非希臘人控制,專制君主這一頭銜開始失去帝國等級意義,與領地聯繫起來,這有時也會讓當地人感到詫異。儘管如此,「伊庇魯斯專制君主」這一頭銜沒有出現在當時的文件檔案中,那些統治當地的外國君主採用其他形式的頭銜,如阿爾塔專制君主或約阿尼納專制君主,即該國在不同時期的兩個首都的名字。也有一些統治者會用羅馬尼亞專制君主(拉丁語Despotus Romaniae,「羅馬尼亞」指「羅馬帝國的土地」,也就是拜占庭帝國)或羅馬人的專制君主(Despotus Romeorum,羅馬人即指拜占庭人或希臘人)的頭銜。

該政權的最後一位統治者萊奧納爾多三世·托科英語Leonardo III Tocco(1448年-1479年在位)統治末期,整個國家被奧斯曼帝國征服,萊奧納爾多逃到了意大利,他的子孫繼續使用「專制君主」的頭銜。1642年,時任托科家族首領安東尼奧·托科英語Antonio Tocco不再使用這一頭銜,轉而宣稱亞該亞親王的頭銜。

Remove ads

頭銜

拜占庭帝國後期,「專制君主」(δεσπότηςdespótēs)是個高貴的宮廷頭銜,但它與特定的土地佔有無關[1]。嚴格地講,稱伊庇魯斯專制國(此國名同樣不是當時使用的名字)的君主為「伊庇魯斯專制君主」是錯誤的[2]。隨着拜占庭皇帝開始承認自治君主的統治地位,授予他們「專制君主」的頭銜成為慣例,該頭銜才開始於特定的地域聯繫在一起[3][4][5]。一些伊庇魯斯君主並沒有專制君主的頭銜,如創立國家的米海爾·科穆寧·杜卡斯和第二任君主狄奧多爾·科穆寧·杜卡斯,實際上,狄奧多爾曾於1225年在塞薩洛尼基稱帝(巴西琉斯)。米海爾二世是第一個被授予專制君主頭銜的統治者,13世紀30年代,他的叔叔曼努埃爾·科穆寧·杜卡斯英語Manuel Doukas授予他此頭銜,後來尼西亞帝國皇帝約翰三世再次授予他此頭銜,以之為米海爾臣服於尼西亞帝國的象徵[6][7]

科穆寧·杜卡斯王朝英語Komnenos Doukas滅亡之後,繼起的奧爾西尼家族開始使用與實際領土相關的「專制君主」頭銜變體。作為意大利人,奧爾西尼家族的君主們使用「羅馬尼亞專制君主」(Despotus Romaniae)的頭銜,因為伊庇魯斯是羅馬尼亞(羅馬人土地)的一部分[1]。後來塞爾維亞貴族托馬二世·普雷柳博維奇英語Thomas Preljubović塞爾維亞皇帝西美翁·烏羅什英語Simeon Uroš處獲封伊庇魯斯,並獲封專制君主頭銜,於是自稱「約阿尼納專制君主」,表明他以約阿尼納為都,統治整個伊庇魯斯[8]

1411年,祖輩為意大利貴族的卡洛一世·托科英語Carlo I Tocco奪取約阿尼納,也獲得了「專制君主」頭銜,這可能是參考了科穆寧·杜卡斯家族和奧爾西尼家族的頭銜,也可能是參考了普雷柳博維奇。當地人堅持要求卡洛尋求拜占庭皇帝對此頭銜的承認,於是他派弟弟列奧納爾多英語Leonardo II Tocco前往君士坦丁堡,得到了曼努埃爾二世皇帝的正式承認[8]。對卡洛來說,專制君主的頭銜意味着他可以宣稱對整個伊庇魯斯的所有權,而非僅僅佔有約阿尼納,1416年,他征服了阿爾塔,即科穆寧·杜卡斯和奧爾西尼時代的首都。對拜占庭帝國來說,承認這個頭銜更多是對這一帝國無力控制的地區加以緩衝,與從前伊庇魯斯希臘君主的聯繫只在於名義上[9]。1418年以後,卡洛像之前的奧爾西尼家族一樣,開始使用「羅馬尼亞專制君主」的頭銜[1]。同時期,亞該亞親王琴圖廖內二世英語Centurione II Zaccaria也使用了這一頭銜,所以卡洛可能並不是在模仿之前的伊庇魯斯君主,而是在亞該亞大部分領土於1418年被拜占庭帝國奪取後,在同年僭用了琴圖廖內的頭銜(他是卡洛過去的領主)。伊庇魯斯的史料記載,「羅馬尼亞專制君主」的頭銜得到了曼努埃爾二世皇帝的承認,但同時期的拜占庭史料並沒有有關記載[10]。約阿尼納的文件顯示,卡洛的頭銜全稱為:領主卡洛,托上帝鴻福,羅馬尼亞專制君主(Dominus Carolus Dei Gratia despotus Romaniae[11]

1418年後,卡洛有時也使用「羅馬人的專制君主」(Despotus Romeorum,「羅馬人」即指拜占庭人或希臘人)。這個頭銜對拜占庭帝國來說更難接受,因為這暗示了他對羅馬人民的統治權,而不僅僅是統治名義上屬於帝國的一塊領地。對帝國來說,這樣的權力只有皇帝才能擁有[12]。卡洛一世之子卡洛二世·托科英語Carlo II Tocco使用「阿爾塔專制君主」的頭銜,來源於伊庇魯斯政權曾經的都城,但對拜占庭來說這並不比「羅馬尼亞專制君主」更能接受,因為這樣的頭銜仍與具體的土地掛鈎,而不符合「專制君主」的宮廷頭銜本義[13]。卡洛二世的繼承人萊奧納爾多三世·托科英語Leonardo III Tocco也使用這個頭銜[14]。之後的托科家族首領沒有實際統治伊庇魯斯,但仍同時使用「羅馬尼亞專制君主」和「阿爾塔專制君主」的頭銜,1697年的一份意大利文資料稱托科家族的頭銜為「羅馬尼亞和阿爾塔的專制君主」(Despoti de Romanìa, & del'Arta[15]

Remove ads

伊庇魯斯專制君主列表

君主均列出其希臘文姓名和拉丁轉寫,塞爾維亞君主有塞爾維亞文姓名及拉丁轉寫,有些君主希臘文姓名與原本姓名不同,列於括號內。

科穆寧·杜卡斯王朝(1205年-1318年)

更多資訊 肖像, 姓名 ...

奧爾西尼王朝(1318年-1359年)

更多資訊 肖像, 姓名 ...
Remove ads

尼曼雅王朝(1359年-1385年)

更多資訊 肖像, 姓名 ...
Remove ads

博代爾蒙蒂王朝(1385年-1411年)

更多資訊 肖像, 姓名 ...
Remove ads

托科王朝(1411年-1479年)

更多資訊 肖像, 姓名 ...
Remove ads

名義上的伊庇魯斯專制君主(1479年-1642年)

更多資訊 肖像, 姓名 ...

17世紀安東尼奧·托科放棄這一頭銜後,托科家族就不再使用伊庇魯斯專制君主頭銜,繼續使用亞該亞親王頭銜[36]。這一變化可能源於托科家族成為了曾經的摩里亞專制君主索馬斯·巴列奧略英語Thomas Palaiologos尚存的最近親屬[37],索馬斯的男性後裔在16世紀斷絕[38] 。索馬斯曾與最後一位亞該亞親王琴圖廖內二世英語Centurione II Zaccaria的女繼承人結婚,1432年後者死後,繼承了亞該亞親王國的全部領土[37][39]

Remove ads

註釋

引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