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僑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侨民
Remove ads

僑民(英語:Expatriate),是指暫時或永久離開其所屬國的一種移民。所在國將此類移民細分為外籍僑民無國籍僑民[1][2]。外籍僑民即所屬國的海外國民,回到所屬國定居的則稱歸僑。此類僑民依然具有本國國籍,只是居住在外國。

Thumb
法國籍僑民於瑞士洛桑參與2007年法國總統選舉

僑民子女與國籍衝突

世界各國通常採用血統主義屬地主義確定公民國籍。僑民所生子女因兩類國籍法差異,可產生兩種國籍衝突。僑民子女的國籍自出生起,通常有三種情況,一、獲得出生國、父親、母親國籍,即兩重或兩重以上國籍,屬積極國籍衝突;二、至少獲得父親或母親一方國籍;三、不具有任何國籍,屬消極國籍衝突[3][4]。對於第三類僑民子女,各國法律規定不一。採用血統主義的日本給予在日本出生的外籍僑民子女永久居留權,最終可選擇是否歸化日本國籍。

僑匯

僅列出僑匯達50億美元的國家(非完整統計)。若無特別註明,所有數據年度皆為2018年,並以「僑匯/GDP」由多至少排序。

更多資訊 國家, 僑匯(億美元)[5][6] ...

備註:
1。情況樂觀情況悲觀


全球化智庫(CCG)和聯合國移民署(IOM)聯合發布的《世界移民報告2020》指出,2018年全球前三位僑匯匯入國是 印度(786億美元)、 中國大陸(>670億美元)和 墨西哥(357億美元)。同年接收僑匯佔GDP比重最高的前三位國家分別是 湯加(35.2%)、 吉爾吉斯(33.6%)和 塔吉克(31%),僑匯對其經濟推動作用不容忽視。[11]

Remove ads

註釋

參見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