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假記憶體綜合症
一個人確信的身份和人際關係與事實不符的一種心理疾病症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假記憶體綜合症(英語:False memory syndrome,FMS)是一個人確信自己的身份和人與事實不符的一種心理疾病。[1]這個詞語最先由Peter J. Freyd提出[2],後來由假記憶體綜合症基金會(FMSF)發揚光大。這個名詞不被任何醫學手冊(如ICD-10[3]或DSM-5[4])所認定是一種精神疾病[5]。然而,記憶可由外在影響而被重塑,這是學界公認的原則[6][7][8][9]。
![]() |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4年12月14日) |
假記憶也許是恢復記憶療法(在1990年代同樣由FMSF定義的詞語,描述了一大類傾向於創造交談機會的療法)的結果。對於此理論產生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幾位人士有:法庭心理學家Ralph Underwager、心理學家Elizabeth Loftus和社會學家Richard Ofshe。假記憶體綜合症並不被認為是一個正式的心理健康的診斷,但是記憶能被外界影響改變的原理卻被科學家壓倒性的接受了。
Remove ads
定義
FMS是有爭議的。它並不屬於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中由Paul.R.Mchugh提出的FMSF的其中一種。陳述了這個概念由於相關的委員會以恢復記憶療法的相信者為首,並不被第四版手冊採納的現狀。
記憶恢復治療
參見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