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傅廷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傅廷棟(1938年9月9日—),男,廣東鬱南人,中國作物遺傳育種學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1][2]。
生平
初中畢業後,考入廣東省喜泉農業職業學校(現肇慶農業學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中山縣橫欄區農業技術推廣站。1956年,考入華中農學院農學系學習。1962年,考取了著名油菜遺傳育種家劉後利教授的研究生,成為中國第一位油菜遺傳育種方向的研究生。1965年,留在華中農業大學工作。1981年至1982年在德國Göttingen大學合作油菜育種研究。
研究成果
1972年,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油菜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Pol cms),被國際上認為是「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油菜雄性不育類型」。1992年以來,育成(審定)華雜4號等7個優質油菜雜交種,累計推廣面積近6000萬畝。
社會兼職
第十二屆國際油菜大會主席、國際油菜研究諮詢理事會(GCIRC,巴黎)主席。
獎項和榮譽
1991年7月10日,在第八屆國際油菜大會上被授予「傑出科學家」獎章,是該獎章自設立以來第一次被一位亞洲科學家獲得。
2003年獲第三世界科學院農業科學獎。
1995年5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3]。
2004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傅廷棟因在脫貧攻堅戰中作出突出貢獻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4][5][6][7][8][9][10]。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