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拉倫斯·齊納

美國物理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克拉倫斯·梅爾文·齊納(Clarence Melvin Zener,1905年12月1日—1993年7月2日),美國物理學家。他於1934年[1]最早描述了絕緣體擊穿過程中的一系列特性。貝爾實驗室日後利用其發現製成了齊納二極管[2]作為一位具有數學背景的物理學家,他的研究領域涉及的物理分支相當寬泛,涵蓋超導現象冶金學鐵磁理論彈性力學斷裂力學擴散作用幾何規劃英語geometric programming等諸多方面。

快速預覽 克拉倫斯·梅爾文·齊納Clarence Melvin Zener, 出生 ...

齊納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出生。1929年自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埃德溫·肯布爾英語Edwin Kemble門下畢業,獲得物理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題為Quantum Mechanics of the Formation of Certain Types of Diatomic Molecules(《部分雙原子分子形成過程中的量子力學》)。1957年,齊納因流變學方面的工作獲得賓漢獎英語Bingham Medal。此後,他於1959年獲得富蘭克林研究所John Price Wetherill 獎英語John Price Wetherill Medal,1965年獲阿爾伯特·索弗爾成就獎英語Albert Souveur Achievement Award,1974年獲頒美國金屬學會金獎[3],1982年榮獲材料研究學會頒發的 Von Hippel 獎[4]。1985年,因發現齊納效應、預測並觀察到熱彈性阻尼英語Thermoelastic damping,以及在金屬滯彈性方面的開創性工作[5],齊納獲得國際固體內耗與超聲衰減學術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l Friction and Ultrasonic Attenuation in Solids,ICIFUAS)頒獎。該獎項在1993年齊納逝世後改名為「齊納獎」[6]

齊納的學生中,較有名氣的有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和博士後亞瑟·諾維克(Arthur S. Nowick)。

齊納知名的特點是排斥實驗物理學,同時又偏好解決應用物理中實際問題。他在應用物理方面也展現出了相當的洞察力。雖然他在這些方面有較高的學術造詣,但他卻仍認為自己對純粹的理論物理研究心有餘而力不足。在某次與奧本海默會餐之後,他曾經說道:「在基礎物理學領域,跟他這種人競爭明顯毫無意義。」[7]

Remove ads

事業生涯

齊納曾擔任過以下職務:[8]

利用他的幾何規劃系統,齊納還設計了用於海水溫差發電熱交換器,並指出了適合布設這種交換器的地域。這些理論直到現在還有着現實的指導作用。[10]

Remove ads

相關內容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