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八閩鳥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八閩鳥屬(學名:Baminornis)是一種生存於晚侏羅世的早期鳥翼類,八閩鳥屬目前僅包含其模式種政和八閩鳥(學名:Baminornis zhenghensis),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有癒合尾綜骨的鳥類,也是僅次於始祖鳥而分化出的鳥類支系。[1][2]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2021年,王敏、周忠和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研究員與福建省地質調查院組建的聯合團隊在福建地區開展了考察地層及古生物的工作,在修復了出土自政和縣楊源鄉南園組的一塊化石(編號IVPP V33259)後,研究團隊認定該化石為鳥類化石,並於2025年2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該研究,將化石所屬的鳥命名為「政和八閩鳥」,並作為八閩鳥屬的正模標本[2]。此前於2023年發表的奇異福建龍的正模標本亦發現自同一層[3]。
政和八閩鳥的學名為「Baminornis zhenghensis」,屬名來自「八閩」(福建的別稱)的漢語拼音「Bamin」,以及古希臘語中表示「鳥」的單詞「ὄρνις」(拉丁化:ornis);種加詞「zhenghensis」則源自其發現地政和縣[1]。
分類
陳潤生等人(2025年)在系統發育分析中將八閩鳥恢復為鳥翼類的基幹分支成員,在分支圖上從始祖鳥之後、熱河鳥之前分化而出。研究者指出,八閩鳥擁有癒合尾綜骨,可能表明短尾鳥類進化支尾綜骨鳥類需要重新定義。然而熱河鳥並無尾綜骨,這種情況下,它應該是由短尾的祖先重新進化為長尾鳥類。另一種可能,則是八閩鳥的尾綜骨結構是獨立於晚期分化的分類單元進化而來。無論如何,八閩鳥仍表明某些最早的鳥翼類進化出尾綜骨的時間,比先前所認為的早了2000萬年。這突出了早期鳥類進化的複雜性[1]。
陳潤生等人的分析結果如以下分支圖所示,其中指出了尾綜骨鳥類兩個可能的替代位置[1]:
近鳥類 |
| |||||||||||||||||||||||||||||||||||||||||||||||||||||||||||||||||||||
Paraves |
Remove ads
古生態學
八閩鳥的化石出土自南園組,該地層可追溯至1.5億年前的侏羅紀提通期。該地層露出地面的部分被認為主要代表了沼澤樣的沉積環境,大部分動物化石為真骨魚、龜鱉類、離龍類等水生或半水生動物[1]。2025年發表的模式標本並不完整,其化石包括三節背椎、兩節尾椎、尾綜骨、多根肋骨和腹肋骨、肩帶、部分前肢和後肢以及幾乎完整的骨盆,經計算,此標本所屬生物的體重約100克,體型接近鳳頭鸚鵡,具有癒合的尾綜骨,且尾骨相比於始祖鳥、近鳥龍更短,由此證明現代鳥類的體型早在侏羅紀晚期已出現,比原研究所認為的時間提早了兩千萬年,推進至中侏羅世晚期,即距今1.72億年—1.64億年間[4]。
在政和八閩鳥之外,研究團隊還在同一地層發現了屬於近鳥龍科的福建龍[3]和一個單獨保存的、明顯區別於八閩鳥的叉骨(編號IVPP V33260),該叉骨呈U型、邊緣光滑,形態接近早期反鳥類[1],這一與八閩鳥屬同時出土且明顯區別於八閩鳥的叉骨說明了至少有兩種鳥類生活在政和一帶的政和動物群[4]。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