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蘭谿通洲橋
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蘭谿市梅江鎮的水榭式橋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樣式
通洲橋呈西南—東北走向,全長84米,寬4米,水面距橋面約8米;橋身為半圓形條石拱橋,六垛五孔,條石護欄;橋面上共設21間水榭;橋中設置歇山頂樣式橋亭,設有神龕;橋頭修兩座翼角起翹的廊亭,並設二十八級的上下台階[1]。橋西南設有碑亭三間,存有通州橋碑記。[2][3]
歷史
通洲橋位於古時婺州前往嚴州的必經要道,承載浦江縣通往蘭江邊洲上集鎮(今蘭谿市香溪鎮洲上村)的道路[4]。該橋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為木橋。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倪元征捐資改建為石橋。嘉慶五年(1800年),原橋樑被洪水沖毀,暫時設置木橋。道光三年(1823年),該橋由倪望蓮等人捐資重修[5],並設置水榭。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加以修葺。光緒十二年(1886年),在當地士紳倪憲章等人倡議下,浦江、蘭谿兩縣民眾捐款重建通洲橋[5],由木橋改建為現有青石橋疊木廊橋的樣式,光緒十四年(1888年)完工[5]。[2]
1983年8月,蘭谿縣人民政府將通洲橋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修葺復原[3]。1997年8月29日[註 1],浙江省人民政府將通洲橋列入第四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7]。2002年初,因年久失修,部分構件被盜,蘭谿市投入40餘萬元人民幣對通洲橋進行維修[8]。2019年10月7日,通洲橋獲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
Remove ads
曹聚仁少時曾住在該橋附近的蔣畈村(今屬蘭谿市梅江鎮),並常在該橋上讀書[10]。1915年,曹聚仁同結髮妻王春翠在該橋初見,兩人陷入情網並於1921年結婚,這段經歷被部分媒體稱為「東方廊橋遺夢」[11][12],唯王春翠後在蔣畈村獨居,而曹聚仁最終在澳門過世[12]。
備註
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