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冷枚
清代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生[1]。早年遊京師,師從焦秉貞學畫,長於人物畫,尤精仕女[2]。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隨焦秉貞入內廷供奉[3]。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畫成《仿仇英漢宮春曉圖》,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雍正年間被逐出宮廷畫院[4],乾隆初再進宮,前後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與秉貞名相埒」。乾隆七年(1742年),以老邁辭歸。餘事不詳。其子冷鑑亦曾入宮,協助父親作畫。
有《避暑山莊圖》(作於康熙五十二年以前)、《春閨倦讀圖》(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畫)、《百子圖》、《虎子圖》(雍正十年1732年作,畫的是內務府正白旗滿洲隱士詩人石永寧之子少年觀德,參見德保 (清朝))、《春夜宴桃李園》、《十宮詞圖》冊(雍正十三年作,各圖配有時寶親王弘曆(乾隆帝)詩作,梁詩正書)等。
與焦秉貞、沈喻(又沈瑜,內務府正黃旗漢軍,屬嘉慶帝遜嬪家族)被視為康熙晚期著名的三位宮廷畫師。
註釋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