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凱山·豐威漢
首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凱山·豐威漢(老撾語:ໄກສອນ ພົມວິຫານ,越南語:Nguyễn Cai Song 和 Nguyễn Trí Mưu;1920年12月13日—1992年11月21日),本名阮該雙,曾用名阮智謀,為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老撾人民革命黨和老撾人民軍的主要創立者和領導人。曾擔任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55年—1991年)、主席(1991年—1992年),老撾政府總理(1975年—1991年)、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主席(1991年—1992年)。
他的政治思想被稱為凱山·豐威漢思想。
Remove ads
生平
凱山·豐威漢由1920年12月13日生於沙灣拿吉省少康塔布里縣納賽村,母親是佬族,父親是京族。早年在越南印度支那大學法學院學習。
1946年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並成為旅越老撾僑民的反法運動領導人之一。1947年,領導老撾東北地區反法運動。1950年任老撾王國蘇發努馮抗戰政府國防部長。
1953年任,任老撾戰鬥部隊總司令。1955年3月任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1959年任老撾愛國戰線副主席。1972年、1982年和1986年,在老撾人民革命黨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代表大會中,三次當選黨總書記。
1975年老撾人民革命黨奪取政權,廢除君主制,成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後,一直由凱山·豐威漢擔任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兼政府總理,1982年任部長會議主席。1991年3月任老撾人民革命黨主席。1991年8月至1992年11月任國家主席,掌握實權。坎代·西潘敦任政府副總理兼國防部長,負責軍隊工作,老撾愛國貴族蘇發努馮親王擔任共和國主席,形成了一個穩定領導班子。

1978年5月,主導老撾農業合作化運動。1979年12月,凱山·豐威漢宣布放棄農業集體化改革,並決定調整經濟政策,放寬對自由市場和商品流通的限制。
1982年老撾人民革命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布1976年至1977年推行的經濟政策「過度集權」,提出利用現存「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重視市場規律、提高效率和生產力」。政府停止以公私合營方式沒收私營企業,並開展金融改革。
1986年,老撾人民革命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凱山·豐威漢在報告中提出進一步推進市場經濟改革。自此,老撾開始推行革新開放政策,和越南決定革新開放處於同一年[1]。老撾政府決定「調整經濟結構,優先發展農林業;取消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轉入經營核算制,實行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的經濟政策,逐步完善市場經濟機制;對外實行開放、擴大對外經濟關係[2][3]」。
1991年由於考慮到健康問題,凱山·豐威漢改任老撾人民革命黨主席兼國家主席,坎代·西潘敦繼任政府總理,提前進入接班位置,朱馬利·賽雅貢繼任國防部長。
1992年11月21日凱山·豐威漢在任內逝世,葬於永珍國立革命公墓,政府於其逝後在首都為他建了一座紀念館。
後世影響
凱山·豐威漢是老撾人民革命黨在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建立初期的核心領導人物,亦決定實行經濟改革即革新開放,在1975年至1992年一直是老撾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
2016年,老撾人民革命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凱山·豐威漢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列,作為老撾人民革命黨的「思想理論基礎」,並開始着手組織研究,意圖在數年內總結成理論體系成果[4]。
家庭成員
凱山·豐威漢育有四子,全部從政。其中,長子賽宋蓬·豐威漢於2021年當選老撾國會主席[5];次子桑迪帕·豐威漢則擔任老撾人民革命黨沙灣拿吉省委員會書記兼省長[6];三子汕雅哈·豐威漢曾任老撾人民軍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2013年逝世)[7];幼子通沙萬·豐威漢則在2021年成為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8]。
榮譽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