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利昂·卡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利昂·猶大·卡敏(英語:Leon Judah Kamin,1927年12月29日—2017年12月22日[1])是一名美國心理學家,因其對學習理論的貢獻和對智商遺傳性估計的批判而知名。他曾在哈佛大學師從理查德·所羅門,並提出一些關於條件反射的重要觀點,包括「阻斷效應」。
Remove ads
早年生活和教育
卡敏出生於麻薩諸塞州湯頓的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拉比。卡敏曾在哈佛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哈佛大學讀本科期間,他加入了共產黨,但到1950年退黨,成為哈佛研究生和教學研究員。在攻讀研究所期間,卡敏曾被詹納反共參議院委員會傳喚,但他拒絕透露曾是(或可能是)共產黨員的其他人的姓名,並援引《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賦予他的權利。結果,哈佛大學拒絕續簽他的獎學金。接下來,約瑟夫·麥卡錫的反共委員會來到波士頓,尋找共產黨員和前共產黨員。卡敏拒絕透露姓名,因此被判犯有藐視參議院罪[2]。這導致他在美國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必須到加拿大求職,先後在麥基爾大學、京士頓皇后大學和麥克馬斯特大學(1957-58年擔任該校心理學系主任)任職[3]。1968年,他回到美國,先後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和東北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職業生涯
卡敏對學習理論最著名的貢獻是他於1969年發現並分析了「阻斷效應」。 他發現,當一個條件刺激與另一個條件刺激同時出現時,動物將突出的條件刺激(如強光)與突出的非條件刺激(如電擊)聯繫起來的條件就會被「阻斷」。 (卡敏在大部分研究中使用的是大鼠,但在許多動物身上都發現了這種效應)。然而,2016年《實驗心理學雜誌:總論》上的一篇文章報告說,「儘管使用的程序與已發表研究中使用的程序高度相似或完全相同,但仍有15次未能觀察到阻斷效應。」[4]
1972年3月,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卡敏當時擔任該系系主任)向理查德·赫恩斯坦(幾個月前,赫恩斯坦發表了一篇關於種族、性別、階級和智力的爭議性文章)發出邀請[5],引發了一場重大爭議和抗議威脅。赫恩斯坦取消訪問,他說:「如果他們在牆上掛標語牌,我就不用來了。」[6]。卡敏為赫恩斯坦的邀請辯護,反對抗議[7],並組織一次會議來討論這場爭論。由此引發的爭論促使卡敏開始研究西里爾·伯特關於智力遺傳度的研究成果,而赫倫斯坦正引用這些成果來支持自己的觀點[8][9] 。卡敏得出結論,伯特偽造了他的數據。他首先在1973年東部心理學協會會議上的一次受邀演講中透露自己的發現,1000名聽眾起立為他鼓掌[10]。1974年,他在《智商的科學與政治》一書中發表了對伯特的研究成果。在這本書中,卡敏也回顧智力測驗的早期歷史,並指控一戰時期的心理學家對1924年《移民法》針對的非WASP移民有偏見[11]。在卡敏和其他批評詹森和赫恩斯坦的人看來,1970年代的心理學又在支持反民主的社會政策,試圖扭轉民權運動和婦女運動的成果[12]。
在先後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和東北大學系主任期間,卡敏的成就包括創建招募和支持有色人種研究生的課程[13]。
卡敏與遺傳學家理查德·陸文頓和神經生物學家史蒂文·羅斯合著備受爭議的《Not in Our Genes》(1984年)一書 。該書批評了社會生物學和演化心理學,卡敏因推測智商的遺傳率可能為「零」而聞名於一些圈子。1983年,他被任命為古根海姆心理學研究員[14]。
他是南非開普敦大學心理學榮譽教授。
Remove ads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