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古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古愚(1843年—1903年),名光蕡,字煥堂,號古愚,陝西咸陽人,中國近代教育家。
生平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於陝西省咸陽縣馬莊鎮天閣村。幼年孤貧,白天在街上賣餅,夜間推磨。
光緒元年(1875年)參加陝西鄉試,中擧人。後屢試不中。與柏景偉、李寅「訂昆弟交」,曾主講味經書院達十二年之久,刊刻《梅氏籌算》、《平三角舉要》等。
光緒十一年(1885年),被聘爲涇陽涇幹書院主講,同時在味經書院講習,對《通典》、《通志》、《文獻通考》及《資治通鑑》研究精熟,時稱四通專家。古愚本人大力宣傳「西學」,將算學列為必修課程,親自授課。與康有為並稱「南康北劉」。
戊戌變法失敗,人們勸劉躲避。他說:「國事如此,吾死國難,幸何如之,何言逃也。」。晚年主講煙霞草堂。[1]
1902年張季鸞秋前往煙霞草堂,師從劉古愚習經世之學。吳宓的父親與嗣父都就學於三原宏道學堂,是劉古愚的學生,吳宓因此稱劉為「太老師」。[2]劉古愚愛哭,「常縱論鴉片戰役以來至甲午後之外患,尤悲憤不勝」,以至雙目幾乎失明。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創辦崇實書院。晚年自號古愚,故世稱古愚先生。
晚年好寫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受到陝甘總督崧蕃的邀請,劉古愚前往甘肅蘭州講學,創辦甘肅大學堂,任總教習,「日則登堂講授,晚則徹夜批答」。
是年八月十三(10月3日)卒於蘭州。墓位於咸陽城北7公里處秦都區馬莊鄉開閣村。
Remove ads
著作
著有《立政臆解》、《學記臆解》、《大學古義》、《孝經本義》、《論語時習語》、《煙霞草堂文集》等。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