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力力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力力社荷蘭語NetneNetnee閩南語Le̍k-le̍k)已漢化之台灣平埔族古聚落,為已消失的鳳山八社之一。今日屏東縣萬巒鄉加匏朗部落可能為其後裔[1]

歷史

文獻首度出現力力社相關資料為荷治時期,17世紀1641年4月11日《熱蘭遮城日誌》南區長老會議出席記錄,1646年的贌社拍賣村落名單,以及1647年之後的《荷蘭時代臺灣番社戶口表》之「南部集會區Verrovorongh」。文獻中記載該社荷蘭語為NetneNetnee[2]清治時期漢譯為「力力」。力力社為放索社群中的一社。

荷治時有頭目大腳仙屏東縣潮州鎮大腳仙林以其命名[3]。清治時期會參加北院廟的祭祀[4]


分佈演進

力力社範圍本來約為今台灣屏東縣崁頂鄉潮州鎮萬巒鄉一帶,隸屬平埔族中的馬卡道族,18世紀初中期乾隆年間施行屯番制,將該社移往土牛邊界,今屏東恆春萬巒鄉赤山萬金一帶,並在漢化過程中留下跳戲阿姆姆矸仔佛等平埔族的習俗。至今,恆春一帶乩花起童仍必須念「赤山萬金莊,放索開基祖」等咒語,來紀念東移至赤山萬金的力力社先民。

風俗

力力社同茄藤社放索社有穿耳習俗。另外,力力社民就像其他馬卡道族一樣種稻,且收穫極豐。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