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加拉穆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加拉穆特(巴布亞皮欽語:Garamut)是巴布亞新畿內亞的一種木鼓,屬於體鳴樂器。這種鼓由單根原木鑿刻而成,演奏者用木槌敲擊鼓身中部的裂隙,使內部空腔共振發聲。在巴布亞新畿內亞諸多社群中,加拉穆特鼓歷來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既是傳遞資訊的工具,也是演奏音樂的樂器。「Garamut」一詞在巴布亞皮欽語中兼具「歌曲」與「靜默」雙重含義。儘管各地語言對其稱呼不一,但這個名稱已成為全國通用的叫法。

加拉穆特鼓可能隨南島語族群移民傳入新畿內亞。製作一面鼓需要耗費數天時間,鼓身有時會裝飾以精美且富有象徵意義的圖案。其鼓聲節奏可遠播數公里,用以傳遞特定資訊。個人或氏族都可能擁有自己獨特的標識性節奏。
在部分社群中,加拉穆特鼓至今仍保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其使用常存在性別禁忌,僅限男性參與,並作為男性成年禮的一部分。單面鼓多屬個人或家族所有,有些鼓僅在出生、死亡等重要場合才會敲響。演奏人數為一至二人。用於音樂表演時,該樂器在歌舞集會「sing-sing」等活動中具有核心地位。
Remove ads
名稱
「加拉穆特」(Garamut)是巴布亞皮欽語詞彙,亦可指代新畿內亞柚木。該詞源於庫阿努阿語——「gara」意為歌唱或呼喊,「i mut」意為靜默聆聽,故整體被詮釋為「歌曲」與「靜默」的雙重意象。此名稱現已在全國通用。[1]:56–57在凱安語中,這種鼓被稱為「rumbung」,同樣蘊含靜默聆聽之意[1]:58。博伊肯語則稱其為「mie」,此詞兼有「樹木」之義[2]:111。在英語中,常用其複數形式「garamuts」[1]:54
設計與製作

加拉穆特是一種木鼓,每面鼓均由單根樹幹製成[3],通過雕刻或灼燒將其內部掏空[4]。成品形狀可為圓形、橢圓形或三角形,兩端通常帶有握柄[2]:111。選用木材的種類可能賦予特定文化含義。部分鼓會成對製作,包含較大的「selek」主鼓與較小的「heik」輔鼓,[2]:111這使得大鼓能發出低沉渾厚的音色,小鼓則產生高亢尖銳的聲調[2]:112。
演奏時,鼓可置於地面或懸於空中[2]:111。演奏者用鼓槌敲擊鼓身的裂隙邊緣,聲波由此傳入內部的大空腔產生共鳴。這種發聲原理使其被歸類為體鳴樂器。[5]它們也常被稱為「裂隙鑼」(slit gongs)[1]:54。每面鼓可由一至二人共同演奏[2]:112。
其具體設計從素面到紋飾繁複不一,通常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4]。鼓體標記常代表特定氏族或亞氏族[1]:58。從砍伐樹木到成品完成,整個製作過程需耗時兩至三天[2]:117。製作過程有時包含巫術儀式等傳統習俗。鼓槌亦取材於制鼓的同一樹木。新鼓完工時,常以音樂和盛宴慶祝。[2]:118特定儀式的正確執行被視為保證鼓體產生優質音色的關鍵[6]:39。
Remove ads
用途與象徵
加拉穆特鼓見於巴布亞新畿內亞全境,尤其在沿海和島嶼地區。其演奏形式多樣,既可獨奏亦可參與合奏。[7]鼓聲可傳播數公里之遠[8]:272,因此傳統上既用於傳遞資訊,也用於音樂演奏[2]:111。
木鼓的概念很可能隨南島語族群遷徙傳入巴布亞新畿內亞[6]:30。歷史上,加拉穆特鼓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有時被視為靈魂的居所[1]:54–55。鼓聲被視作其「嗓音」[3],可代表祖先或神靈[4]。一面損壞的加拉穆特鼓可說已「死亡」[6]:40。
單面鼓常與個人、家族或親屬群體緊密關聯[1]:61-62。部分鼓實行父系傳承[1]:62,製作過程嚴禁女性旁觀,帶有強烈性別屬性[1]:63。在塞皮克地區,它們是男性成年禮的重要組成部分[9]。某些文化中,獲得標識個人身份的專屬鼓點音型是男性成年的標誌,象徵着社會尊重[6]:31–32。婚後獲贈個人專用鼓亦是重要人生儀禮[6]:34–35。此種性別專屬並非絕對,凱安人的鼓可由女性長老命名,鼓身既可雕刻男性主題紋飾,也可雕刻女性主題紋飾,原木常被喻為人體[1]:63–64。配對製作的鼓組中,較小者有時由女性演奏[2]:111。
托萊人將特定鼓專用於儀式場景,如宣告重要社群成員逝世。據其起源傳說,此鼓由托·卡武武(To Karvuvu)創造,其兄托·卡比納納(To Kabinana)預言「我們子民的死亡將通過它鼓聲宣告」。[1]:58不同社群還以鼓聲紀念新生兒降臨、新屋落成及獨木舟下水等事件[4]。
在現代,許多地區的鼓已失去這種精神關聯,僅被視為樂器,但老一輩仍認可其靈性力量[1]:58–59。使用規範依然存在,如族人患病時禁止奏響。音樂場合中,鼓常用於歌舞集會「sing-sing」,有時提前數日以鼓聲宣告活動將至。[2]:112, 115馬當省部分地區直至2000年代仍保留用加拉穆特鼓進行日常通訊的傳統,不同節奏對應特定訊息[8]:276。沿海與內陸村落借鼓聲可進行最遠10公里(6.2哩)的通訊[6]:31 ,鼓被當地人視作電話[8]:272[6]:31。而有些地區早在1970年代其使用就已減少。每面鼓都有獨特且可辨識的音色,故特定鼓聲可指示目標接收者。[8]:277個人或氏族亦擁有專屬節奏標識[2]:113。
另見
- 昆杜鼓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