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充西路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充西路話,又稱為西路口音,是中國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西部龍蟠鎮、桃園鄉、三會鎮、積善鄉、七寶寺鎮、集鳳鎮、龍泉鎮等鄉鎮一帶使用的語言[1],位於四川方言中保留入聲的岷赤小片在四川盆地東北部的方言島之中(包括鹽亭、射洪、劍閣、蒼溪、南部、西充等地)。該方言島受四川明清移民運動影響相對較小,是較早期四川方言的存留[2][3],與南充城區方言有較大差異。與成都話、南充城區話相比,南充西路話聲韻上擁有保留入聲[1][4]、中古咸山攝區分一二等字(關kuan≠管kuaŋ)[4]、擁有翹舌聲母等特徵[1][4]。南充西路方言大致可分為龍蟠(含集鳳、里壩、禮樂、大通)、金寶(含桃園、積善、三會、太和、七寶寺、龍泉)、雙桂(含石樓)三個片區[1],各鄉鎮之間語音仍有差別。
Remove ads
音韻
以桃園鄉方言為例,南充西路話共有25個聲母(含零聲母)[4],與成都話相比多出一組翹舌聲母(tʂ、tʂʰ、ʂ、ʐ)。同時西路話有較多非組字讀送氣清雙唇塞音pʰ,如甫pʰu、赴pʰu、輔pʰu等,較為存古[4]。桃園鄉方言聲母如下表所示[4]:
Remove ads
以桃園話為例,南充西路話共有39個韻母[4]。南充西路話與其他四川方言相比的音系上的最大特色是中古咸山攝、宕江攝的分合較為特殊。其中古端見系咸山攝合口區分一二等字(關kuan≠管kuaŋ=廣kuaŋ、環xuan≠歡xuaŋ=黃xuaŋ)[4],咸山攝合口一等字與宕江攝合口合流;同時宕江攝和咸山攝今開口呼字多合流(湯tʰan=灘tʰan、三san=上san)[4]。南充西路話還有部分曾梗攝字混入宕江的特點(坑kʰan、繃paŋ)[4]。
另外與成都話、南充話相比,南充西路話韻母也擁有四川岷赤小片方言韻母的一些共有特徵,如果攝見系字區分開口合口(哥kɤ≠鍋ko)[4],麻韻開口三等字精、影組韻母為i(借tɕi、爺i),章組韻母為ei(車tʂʰei、蛇sei)[4]。同臨近西充話類似,南充西路話山攝入聲字可區別開口合口(合xɤ≠活xo)、沒有系統的舒入韻母對立。[4]。南充西路話韻母如下表所示[4]:
類似其他岷赤小片方言,南充西路話入聲調獨立,擁有5個聲調。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