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山造像
中国的浮雕造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山造像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南山東南麓,此處原為採石留下的裸露岩壁,元、明時期開鑿摩崖造像,現存23尊。其中元朝14尊,以阿彌陀佛像為主,單體規模較大,最大一尊通高近10米,是中國罕見的元代大型摩崖造像群。其內容、風格、施造者身份都與同在杭州的飛來峰元代造像不同,展現出元代造像的另一種風貌。[2][3][4]
總述
南山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向東近1公里即為東苕溪畔的瓶窯老街。山體岩質為熔結凝灰岩,顆粒粗大,不適合精雕細刻。南山古代曾是採石場,東南麓山腰以下有大片的裸露岩壁。摩崖造像群即在此開鑿,西端位於山腰處,向東逐步下降至山腳處。原有造像30餘尊,1978年前後因盲目採石而毀去不少,現存23尊。[2][3][4][5]
南山現存元代造像14尊,自西向東編號為1、2、2A、3—13,綿延200餘米散布。3、4號和5、6號各自夾角相鄰,8、9、10號為一組三佛像。2A號上半部嚴重毀損;8、9、10號未完工,只雕刻出龕和頭部。[4]
杭州飛來峰元代造像
1號像無龕,其餘每尊造像均有一龕。造像體量較大,最小的高1.85米,最大的接近10米。通高大於3米的有6尊,2A號原通高和8、9、10號完工後通高也肯定大於3米。進深較淺,常常上半部為明顯凸出龕壁的高浮雕,下半部為淺浮雕。風格樣式上具有一致性,應為同一批或同一系工匠製作。與同為元代的飛來峰造像相比,南山造像有明顯的世俗化特徵,形象更接近凡人。[2][4]
1號像為道教造像,其餘均為佛教造像。其中有8尊阿彌陀佛像,均為坐姿。左手拇指與中指或無名指相捻,置於肚臍前。右手或屈肘上舉,拇指與中指和無名指相捻,或下垂結與願印。左右手組合為九品印,為彌陀接引信徒去往極樂世界之形象,是淨土信仰的產物。[4]
有四個像龕旁各有一方題記,兩方文字無法辨認,剩下兩方記載分別雕刻於元泰定五年(1328年)和至正元年(1341年),施造者為附近萬相寺的僧人。南山為白雲宗祖庭普寧寺所在地,但尚無法確定萬相寺與普寧寺的關係,也無法確認南山造像系白雲宗僧人施造。亦未發現有僧官或世俗官僚參與施造之跡象。[4]
Remove ads
南山現存明代造像9尊,自西向東編號為15—23,集中分布在南山造像群的東首,分左、中、右三龕,每龕造像三尊。中龕規模最大,高1.72米,左右兩龕各高0.89米。九尊造像的頭面部都嚴重毀損。[3]
三龕無題記可考。根據學者賴天兵考證,造像年代為明代;中央主龕為佛教西方三聖;右龕為道教真武像,中尊為文官造型真武,左右為持劍披髮造型真武;左龕可能為儒家孔子、曾子、顏回像,也可能為道教三官像。[3]
分論
Remove ads
研究和保護
在研究界最早披露南山造像的是1986年的《西湖石窟》一書。1992年,楊新平發表《餘杭南山造像》,是首篇關於南山造像的專門論文。[4][2][6]
1997年,南山造像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7]2006年10月,南山造像維修保護工程一期開工,至次年9月竣工,期間還重新發現了上半身損毀的2A號造像。[8][9]2013年,南山造像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