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科考古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科考古遺址,是對於分布在臺灣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臺南園區各個考古遺址的統稱,至今共發現68處遺址[1],其中有部分遺址已經被公告為文化資產[2]。南科考古遺址依據出土文物之特徵,可分為六個文化與十一個分期[3]:70,所涵蓋的時間縱深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清朝時期,將近4千多年[3]:304。由於史前文化層大多深埋在地面50公分之下,受近代開發擾亂的概率偏低,且曾文溪氾濫所形成的沖積層堆疊清楚,使得文物保存情況良好且利於考古學家判定[3]:304、305。此外基於考古成果,西拉雅族新港社的位置大致被認為是在南科臺南園區一帶的南側[3]:309。
為了保存考古文物,2002年於臺南園區內設有南科考古文物陳列室[4],2014年6月11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分館開始動工[5],2018年底試營運,2019年10月19日正式開館。
-
南關里遺址出土的狗遺骸,是目前發現臺灣最早的家犬(攝於南科考古文物陳列室)
-
三抱竹遺址的豬遺骸(攝於南科考古文物陳列室)
-
南科考古遺址出土的陶器(攝於新港社地方文物館)
-
右先方遺址的稻米(攝於南科考古文物陳列室)
-
南關里遺址的石器(攝於新港社地方文物館)
-
木柵遺址的瓷匙(攝於新港社地方文物館)
Remove ads
發掘經過
臺南科學工業園區(今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臺南園區)於1995年擇定於現址開發之前,附近發現的遺址僅有看西遺址[3]:14,而在決定開發之後,由於此區域可能藏有大量的考古文物,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處委託進行專案調查,而在1995年12月到1996年6月期間發現12處遺物出土地點,顯示南科園區境內的確存在遺址[3]:14、22。而為了保存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的道爺遺址,遂決定將所在範圍設為「文化遺址保存區」,部分範圍列為生態保存區,但由於有部分區域屬於供應南科園區電力的三竹變電所用地,考量整體電力規劃難以變更設計,遂進行搶救挖掘[3]:23。
臺南科學工業園區開發籌備處委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臧振華組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南科考古隊」執行「道爺遺址未劃入保存區部份搶救考古計劃」,實際執行時間為1996年10月到次年8月,期間受到夏季豪雨影響,僅完成受到南科西路(今西拉雅大道)影響部分的發掘工作[3]:23、24、25。而在計劃執行的同時,於進行南科南、北路中央箱涵開挖工程途中發現史前文化遺物與人類骨骸,經相關單位研討後決定暫停工程,而這處遺址即為後來的五間厝遺址[3]:25、26。
1998年1月,南科考古隊開始對五間厝遺址進行試掘,並於同年5月展開搶救工作[3]:26、27,由於10月9日發現底下有更古老的黑陶文化層堆積,搶救工作因而延長到1999年2月,計發掘面積有1,400平方公尺[3]:29。針對道爺遺址,在1998年7月重新發掘,期間發現了近代漢人古墓,而後南科籌備處為原地保存此座古墓,多次與臺電協商變更變電所配置,此外臺南縣政府於2001年3月30日經過審議將此座古墓列為縣定古蹟[3]:31。又除了這兩處遺址,隨着園區的開發,又有許多的遺址被發現,如1998年5月園區行政服務區取土工程中發現了北三舍遺址[3]:32,1998年12月一期基地西北側滯洪池D工程發現了三抱竹遺址[3]:33。
對於這兩處新發現的遺址,南科考古隊先是在1999年9月到2001年3月進行對三抱竹遺址的搶救,而在1999年12月到次年4月則對北三舍遺址可能受到高鐵工程影響的部分進行搶救[3]:34、35。在此同時,又發現了五間厝北遺址、南關里遺址、道爺南遺址,其中由於南關里遺址所在地屬於奇美LCM廠的開發案,且工程已進行多時,無法變更配置,只能要求奇美電子暫停施工,進行搶救工作;而為配合廠商建廠時程,此次搶救工作於晚上繼續進行考古發掘[3]:41、42。在此之後,南科考古隊又繼續發掘及搶救右先方遺址(2001-2002[3]:45)、五間厝北與石頭埔遺址(2002[3]:52)、南關里東遺址(2002-2003[3]:56)、五間厝南與大道公遺址(2003[3]:60)等遺址。同時為配合二期基地的開發時程的提前,考古隊進行鑽探工程,又發現了木柵遺址、牛尿港遺址等多處遺址[3]:66。而南科園區內的遺址在南科考古隊及相關單位、廠商協調下,大多以變更工程配置或施工方式的方法保存大部分[3]:66。
Remove ads
文化分期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