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 (南朝)

中國南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 (南朝)
Remove ads

陳朝(557年11月16日-589年2月10日),又稱南陳南朝陳,是中國歷史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由陳霸先所建立,以建康(今南京)為首都

快速預覽 陳, 京城 ...

陳朝立國時,巴、蜀、漢中已為北周所有,長江以北大部分被北齊所據,即使在巴蜀之東,長江以南的狹小地區,因當地存在着蕭梁的殘餘勢力和各據一方的地方豪強,境內尚沒有完全統一。陳霸先平定嶺南與建康,其侄陳文帝陳蒨又打敗王琳,逐步穩定了在長江以南、巴蜀以東轄區內的統治。[123 1]

由於侯景之亂的緣故,梁朝受到的破壞極其之大,百廢待興。導致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南朝已失去不少領土,到陳朝時,雖然北朝分裂為西魏東魏(後被北周北齊取代),長江以北為北齊所佔,西南(四川)被北周所佔,只能依靠長江天險維持南北對峙的局面。

陳朝在經濟文化上比較發達,除了陳後主以外的幾位君王也都算得上明主,比起南朝其他三個朝代而言政治情勢較為穩定,但在軍事上卻已難以與北方抗衡,即使北方已分裂為北周及北齊,而且北齊皇帝多為殘暴之君,北周由於宇文護專權之故,政治情勢在武帝親政之前也一直不是十分安定,但在武力上南方仍然望塵莫及。

Remove ads

國號

陳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帝的姓氏與國號相同的朝代。[123 2]陳朝國號來自陳霸先即帝位前被梁朝所封的陳公、陳王,而陳公、陳王這一爵位中的封號「陳」,則是來源於周朝時期的諸侯國陳國。當時周武王上古傳說中的聖王舜帝的後代於陳地(約今河南省淮陽區),國號為陳,是陳國的第一代國君,即後世所稱的胡公滿,而在中國譜牒學中,被認為是陳姓的來源,胡公滿則是陳姓的得姓始祖。也就是說,陳霸先依據自己先祖的封地與封號,選擇「陳」作為其自身封號與國名。[123 3]不過,陳霸先出身貧寒,胡公滿作為其先祖是其自稱,從而抬高國家皇室的地位。[1][123 4][123 5]

歷史

更多資訊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Remove ads

武帝時期

崛起征伐

建成帝業

太平二年十月初六日(557年11月12日)梁敬帝蕭方智禪位當時已為陳王的陳霸先[123 6],陳霸先於是在永定元年十月初十日(557年11月16日)稱帝,建立陳朝。[123 7]

文帝時期

陳朝剛建立時(557年)面臨北朝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陳霸先於559年病逝,其侄陳文帝陳蒨即位,先後消滅各地的割據勢力,並大力革除前朝蕭梁的奢侈之風,使陳朝政治稍為安定。天康元年(566年),文帝死,遺詔太子陳伯宗繼位,568年被文帝弟陳宣帝陳頊以陳霸先章太后的名義所廢。宣帝繼續實行文帝時輕徭薄賦之策,使江南經濟逐漸恢復。

文帝入纂

天嘉小康

王琳等忠於南梁的勢力和熊曇朗周迪留異陳寶應等在梁末崛起的半獨立勢力也相繼被消滅。

宣帝時期

宣帝廢侄

在由宗室繼位的陳文帝於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四月病死後,其嫡長子、太子陳伯宗繼位,即史所稱陳廢帝。然而,與武帝死後,其侄陳蒨取代了叔父嫡子、自己侄子陳昌為帝,更疑似殺害陳昌相若,文帝陳蒨死後,其嫡長子陳伯宗也被其弟弟陳頊取代。陳頊不但廢除了哥哥嫡長子、自己侄子陳伯宗的帝位,且疑似殺害了陳伯宗,自己當上皇帝,即史所稱陳宣帝

陳頊是武帝陳霸先哥哥陳道譚的次子,與文帝陳蒨同父同母,亦即武帝之侄、文帝之弟。其出生於蕭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而其侄、文帝之嫡長子陳伯宗則出生於蕭梁元帝承聖三年(公元554年),也就是說,陳頊比陳伯宗大24歲左右。

在陳霸先討平侯景、鎮守京口的時候,梁元帝要求徵召陳霸先的子侄,陳霸先於是派了侄子陳頊和第六子陳昌前往國都江陵,陳頊在江陵歷任直閤將軍、中書侍郎。不久,西魏派遣大軍攻破蕭梁國都江陵,隨後江陵百官及士民均被擄走到西魏,而陳頊與陳昌也在其中,陳頊遂在關中之地生活居住長達八年。

陳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陳霸先繼位,追封其兄長、陳頊之父陳道譚為始興郡王,陳道譚已戰死於侯景之亂,而陳道譚之長子陳蒨此時已獲封臨川郡王,因此由陳道譚的次子陳瑣繼襲了其父的始興郡王爵位,封邑二千戶,不過此時陳頊尚在取代了西魏的北周國中。

幾年後,陳文帝繼位,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十月,文帝封其次子陳伯茂為始興王,而陳頊則徙封為安成王。

當時,陳朝與北周已暫停敵對,重新友好,於是天嘉三年(公元562年)三月,陳頊被北周放行,得以回國。此時陳頊32歲,不僅正是政治上的最佳年齡段,而且由於陳朝宗室成員稀少,陳頊更是陳朝中除文帝外唯一的已成年宗室,由於此特殊身份,加之陳頊智勇雙全,能力優秀,因此一回國便被委以重任,被授予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不久又增任都督揚南徐東揚南豫北江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續任侍中、中書監,進中衛將軍號為驃騎將軍。[2][3]

Remove ads

太建北伐

到了陳宣帝時試圖結好北周,夾擊北齊。太建四年(572年),周陳互派使者。翌年的兩年內,陳宣帝以吳明徹為征討大都督,統兵十萬北伐攻打北齊,佔領淮、陰、泗諸城。

太建九年(577年),北周滅北齊。翌年,周陳在呂梁展開激戰,陳敗周勝,吳明徹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復失,江北州郡盡為北周所有,恢復南北隔江對峙的被動局面。

後主時期

叔陵刺儲

隋朝滅陳

太建十四年正月初十日(582年2月17日),陳宣帝病逝。太建十四年正月十一日(582年2月18日),始興王陳叔陵造反失敗,被殺。太建十四年正月十三日(582年2月20日),太子陳叔寶繼位,是為後主。[123 8]陳後主不問政事,荒於酒色,陳朝政治江河日下,後主亦自恃長江天險不思進取,被動固守。至於北朝,建立隋朝隋文帝積極準備滅陳。禎明三年正月二十日(589年2月10日),陳後主被隋將韓擒虎俘虜,陳朝最後被北方的隋朝南征之戰中所滅,南北統一。

疆域及行政區劃

政治

宗王參政

文武解體

吳士為主

酋帥興起

至於覆滅

經濟

貨幣經濟

文化

首都建康為重要的文化、政治、宗教中心,吸引東南亞印度的商人及僧侶前來。南朝文化在梁朝時達到巔峰,經歷了侯景之亂的文化洗劫,到陳朝時已經進入尾聲。文學方面以徐陵為文宗,有文學集《玉台新詠》傳世,其中最著名篇章《孔雀東南飛》。藝術方面以姚最的評論《續畫品錄》影響最大。[123 9]

文學

人口

唐朝人杜祐《通典》所載[123 10][123 11]

  • 陳宣帝太建七年(575年),含暫時收復的江淮地區,戶六十萬。
  • 陳叔寶禎明三年(589年),則戶五十萬,人口約二百萬。

君主

君主列表

  生前合法在位的陳朝皇帝(共5位)
更多資訊 肖像, 廟號 ...

君主世系圖

過繼
陳景帝
陳文贊
始興昭烈王
陳道譚
陳武帝
陳霸先
503-557-559
陳文帝
陳蒨
522-559-566
陳孝宣帝
陳頊
530-568-582
陳廢帝
陳伯宗
554-566-568-570
陳後主
陳叔寶
553-582-589-604

藩王

參考

引用資料

引用古籍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