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友泳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友泳龍屬(學名:Nakonanectes)是種白堊紀晚期的薄板龍科蛇頸龍類,於2010年在美國蒙大拿州發現,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北美薄板龍科之一。其頸部較短,與其他薄板龍科不同。
Remove ads
描述
2010年11月,獵人大衛·布拉特(David Bradt)在查爾斯·拉塞爾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一座峽谷中意外發現一具薄板龍科化石。標本被證實為薄板龍科的短頸新物種,後來命名為布氏友泳龍(Nakonanectes bradti)。[1][2]
正模標本MOR 3072近乎完整。其中包括顱骨,在薄板龍科化石中較為少見。化石其它材料包括前段頸椎、部分背椎及尾椎、不完整的前後肢、腹肋、部分胸帶和骨盆帶以及肋骨。[2]
化石發現於稱作熊爪組的坎帕階晚期/馬斯特里赫特階早期岩層,使其成為已知最後棲息於西部內陸海道的薄板龍科之一。[2]
布氏友泳龍身長僅有5.1至5.6米(17至18英尺),使其成為已知最小的薄板龍科之一。[2]它還有着較大多數薄板龍科更為短小的頸部,僅有39至42節頸椎。[2]
Remove ads
分類
丹妮爾·塞拉托斯(Danielle Serratos)、帕特里克·德魯肯米勒(Patrick Druckenmiller)與羅傑·本森(Roger Benson)發現布氏友泳龍類似極泳龍亞科——一類化石在南美發現的薄板龍科。這表明短頸薄板龍科是從全球多個地區進化出來的。[2]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