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發現鳥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發現鳥屬(學名:Explorornis,意為「被發現的鳥」,由拉丁語explōrō〈發現〉及古希臘語ornis/όρνις〈鳥〉組成)是中生代鳥類的一個屬,生存於距今9000萬年的土侖階中晚期,化石發現於今烏茲別克斯坦克孜勒庫姆沙漠的貝斯克提組[1]。
沃氏發現鳥(E. walkeri,標本PO 4825)原為反鳥屬的一種,但模式種尼氏發現鳥(E. nessovi,PO 4819)的描述中發現其與南美洲的反鳥並不是同一個屬,再綜合生物地理學及生存年代而更加確認了這一點。兩個種分別得名自著名古生物學家列夫·亞歷山德羅維奇·尼索夫Lev Alexandrovich Nesov(1947–1995)與埃里克·唐納德·沃克。
尼氏種體型稍小,生前可能長15—20厘米(5.9—7.9英寸),較大的沃氏種身長則有可能超過25厘米(9.8英寸)。
由於只有喙骨發現,該分類單元的系統發育位置仍懸而未決。儘管其非常類似進階反鳥類,但仍需更多材料以確認其是否屬於真反鳥類。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