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西伯利亞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古西伯利亞語言(Paleosiberian languages、Paleosiberian),或古亞細亞語言(Paleoasian languages、Palaeo-Asiatic),並不是一種語言,也不是一個正式的語系,而是語言學家用來指涉某些位於西伯利亞偏遠地區的孤立語言和小語系語言的稱謂,作為這些語言的總稱。古西伯利亞語言的情況十分複雜,各語言之間的系屬關係目前也不十分明確。因此,古西伯利亞語言基本上只是為了描述上的便利而創造出來的,並不意味這些語言之間有歷史發展上的承傳關係。
說古西伯利亞語言的人口總數約為23,000人。[1]
Remove ads
分類支系
此外,有人認為目前語言分類存在爭議的朝鮮語、日本語和阿伊努語與一些古西伯利亞語言之間存在某種聯繫,不過尚未被證實或普遍接受。
系屬分類
一般認為有4種語系和孤立語言屬於古西伯利亞語言:[2]:148
- 楚科奇-堪察加語系,包括楚科奇語、科里亞克語、阿留特語和克列克語,伊捷爾緬語親緣關係較遠。楚科奇語、科里亞克語和阿留特語分布在西伯利亞最東端,社區人數幾千(楚科奇語)到數百(科里亞克語和阿留特語)。克列克語已滅絕,伊捷爾緬語現在的母語人數不到5人,住在堪察加半島西岸。
- 尼夫赫語包含兩三種分布在黑龍江下游盆地的語言,庫頁島北半部也有分布。擁有現代記錄。
- 尤卡吉爾語系在科雷馬河下游和因迪吉爾卡河河谷有兩種不能互通的語言。楚凡語等其他語言在更東、更內陸的地方,現已滅絕。有人認為尤卡吉爾語系與烏拉爾語系有關係。
- 葉尼塞語系是一個小語系,曾分布在葉尼塞河中游及支流流域,現在僅剩凱特語倖存,分布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圖魯漢斯克,人數不到200人。
基於形態學、類型學和詞彙證據,米高·福特斯庫認為楚科奇-堪察加語系和尼夫赫語存在發生學關係,形成更大的「楚科奇-堪察加-尼夫赫」語系。福特斯庫不認為尤卡吉爾語系和葉尼塞語系也屬於這個語系。[3]:1359–1376
Remove ads
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有時也被包括進來。
關係
這些「關係稀疏」的語言,與日語一道不存在任何直接或明顯的語言系屬關係。Edward Vajda為首的學者認為古西伯利亞語言與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納德內語系和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有關。這又和古印第安人自今日西伯利亞地區遷來的假設密切相關。
凱特語,更確切地說葉尼塞語系整體,與北美納德內語系的關係是個有說服力的假說。[4]德內–葉尼塞語系也被稱為「首個新舊大陸間符合傳統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語系關係」。[5]過去也有試圖將其和漢藏語系、北高加索語系和布魯夏斯基語相聯繫的嘗試。
金芳漢認為《三國史記》中的地名學證據反映了朝鮮半島的土著語言,韓語和日語經歷相似的過程演化而來。他認為這種土著語言與尼夫赫語有關。[6][7] 尤哈·楊胡寧認為,韓語系和尼夫赫語間相似的塞音系統可能來自接觸。[8]:8
鄂畢-烏戈爾諸語言和薩摩耶德語族在突厥語系、通古斯語系和俄語擴張前,就已經分布在西伯利亞西部了。不過它們不是古西伯利亞語言,因為它們屬於烏拉爾語系。尤卡吉爾語系可能也與烏拉爾語系有關,形成烏拉爾-尤卡吉爾語系,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則屬於烏拉爾-西伯利亞語系。[9]然而,這些假設尚存在爭議,未被廣泛接受。
Remove ads
詞彙比較
註釋:C =原始楚科奇語;I=原始因紐特語
Remove ads
註釋
延伸閱讀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