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灣風力發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風力發電
Remove ads

2024年度,台灣風力發電累計裝置量為388.285萬瓩(3882.85MW)。

Thumb
臺中市清水區的一座風力發電廠

2023年度,台灣風力發電累計裝置量為267.802萬瓩(2678.02MW),發電量為62.38億(6,238GWh)。

2022年度,台灣風力發電累計裝置量為158.106萬瓩(1581.06MW),發電量為35.77億(3,577GWh)。

2021年度,台灣風力發電累計裝置量為103.337萬瓩(1033.37MW),發電量為22.42億(2,242GWh)[1]

歷史

台灣風力發電開發始於2000年,該年政府頒布「風力發電示範系統設置補助辦法」[2]。之後,包括台灣電力公司、台朔重工,以及正隆公司依據前述示範計劃投入風力發電廠開發。台灣首座風力發電廠為台朔重工的麥寮風力發電廠[3]。2012年政府公布「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4],啟動離岸風電開發。2013年1月,台灣離岸風場示範案開標,由福海風力發電(永傳能源)、海洋風力發電(上緯企業)、台灣電力公司三家得標[5],2017年4月海洋風力發電公司之海洋竹南風力發電場第一期開始商轉,為臺灣首座正式營運的離岸風力發電場。

2018年政府展開離岸風電大規模開發,公布「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6],啟動離岸風力發電「遴選」與「競價」作業。分別由7家開發商獲得遴選資格,總開發容量為383.6萬瓩(3,836MW)百萬; 兩家廠商於競價中獲選,總開發容量為166.4萬瓩(1,664MW)[7]

Remove ads

離岸風力發電

台灣過去並無離岸風電發展的經驗,而離岸風電產業又包含風場開發商,進行風場環境的調查評估,以及風機系統商、海事工程公司、海纜製造商、風場維運公司等相關業者;故經濟部允許外資百分之百持股以吸引外商投資,並逐年增列國產化需求以培育本土相關廠商,期能達到離岸風電國產化的目標[8]。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示範風場」,第二階段為「潛力場址」,第三階段為「區塊開發」。

更多資訊 計劃階段, 開發案 ...
Remove ads

歷年裝置容量與發電量

台灣風力發電裝置量與發電量統計機構為經濟部能源局,歷年裝置容量與發電量[15]為:

更多資訊 裝置量(MW), 發電量(GWh) ...

台灣風力發電歷年累計裝置容量與發電量圖如下:

獎勵制度

台灣風力發電獎勵制度,主要為優惠躉購費率20年。其法源依據為2009年通過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16]。各類風力發電歷年躉購費率如下:

更多資訊 年度, 小型陸上風力發電 ...
  • 大型與小型風力發電之分野,2015年以前大型為 10千以上,小型為 1~9.99千;2016~2017年大型為 20千以上,小型為 1~19.99千;2018年以後大型為 30千以上,小型為1~29.99千
  • 2015年起,離岸風力發電除單一費率之外,另提供前高後低費率,業者可以兩者選一。前高後低費率之用意,主要在於業者可盡快將風力發電廠的建置成本攤提完畢,此舉有助提高業者投入意願。
  • LVRT英語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全名為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低電壓穿越),為一種電網保護機制,確保發電系統在一定時間內承受低電壓而不退出運行的能力。
Remove ads

爭議事件

苑裡反瘋車事件

2012年10月「苑裡反瘋車自救會」成立,反對德商英華威(現達德能源)於苑裡鎮設立大型風力發電機。「苑裡反瘋車自救會」發動民眾,以及聲援之大學生於風力發電廠設置地點阻擋施工,進行抗爭。「英華威」則以已取得能源局核可執照,要求政府執行公權力排除抗爭進行反制,之後爆發數次衝突。2014年6月,「苑裡反瘋車自救會」與「英華威」達成協議,拆除兩支有爭議之風力發電機。2016年2月,阻礙施工之抗議者判決無罪,全案落幕。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