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麓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麓寺是山西五臺山的一座古剎,曾為十大黃廟(藏傳佛教)之一,清代諸帝朝臺行宮,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石咀鎮射虎川村,距五臺山中心區臺懷鎮30公里。因地處東臺山麓之下而得名。

快速預覽 臺麓寺, 忻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二月,康熙帝西巡五臺山,在此射死一隻猛虎,於是此地改名射虎川,[1]又創建寺廟,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為皇帝巡臺,命山西巡撫鄂弼修建臺麓寺行宮[2],由「樣式雷」承建,規模宏大,在該寺派駐黃教喇嘛。此後不斷增建佛像、御碑,又賜梵文藏經,御書牌匾。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八國聯軍中的德國軍隊在提帥磨什拉率領下,經保定進攻山西,打到五臺石咀射虎川,清軍守將馬玉昆不戰而退。農曆正月二十八日,在臺麓寺,守將馬金敍、代州潘道臺,臺麓寺二喇嘛依什捧磋,與提日帥磨什拉簽訂議和條約。[3]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駐地一度設於臺麓寺[4],1938年2月5日,以聶榮臻為首的邊區政府自河北阜平遷駐臺麓寺,邊區高級法院駐五臺縣奶奶廟,邊區銀行駐石咀普濟寺,其印刷廠設在金崗庫蛤蟆石古佛寺。1938年秋,日軍進攻晉察冀邊區,邊區政府撤離臺麓寺返駐阜平。日軍放火焚毀臺麓寺,僅存三間天王殿。

2022年5月11日,臺麓寺公布為第三批忻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編號3-24[5]

Remove ads

建築

寺宇行宮佔地15000平方米,原本規模宏大,1938年日軍焚燒後,僅存天王殿三間,石碑一通。寺前有漢白玉石橋,長7米,精緻小巧,雕工精細。邊區政府在天王殿之東所建的六稜錐形的烈士紀念塔,高9米。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