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雲禪寺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吉雲禪寺塔,又名青龍雁塔,俗稱青龍塔,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的青龍寺旁的塔院內,是一座八角七級的樓閣式磚塔。該塔始建於唐代長慶年間(821-824年),初名隆福寺塔。在宋朝、元朝、明朝時均有修繕。清朝康熙年間被賜名為吉雲禪寺塔。此後該塔在火災和兵亂中損毀了全部木質構件,1956年時被颱風吹倒了塔剎。1962年和1982年,吉雲禪寺塔先後兩次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青龍鎮遺址的組成部分。
歷史
吉雲禪寺塔始建於唐代長慶年間(821-824年),因其當時建於隆福寺中,而被稱為隆福寺塔。該塔於在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重建。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時,宣慰使任仁發捐款修塔,這次修塔工程因故中途停工,後續工作於致和元年(1328年)由其兒子任賢德主持完成。至正三年(1343年)時,任仁發的孫子任士質再次出資修繕該塔。在宋朝和元朝時期,該塔一度成為船隻進入青龍港的航標,直至南宋末年青龍江淤塞,該塔遂失去航標功能。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該塔曾經更換塔剎[a]。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98年),清聖祖玄燁南巡時賜名隆福寺為「吉雲禪寺」,該塔遂得名為吉雲禪寺塔。因該塔所在寺廟多次易名,後人遂以寺廟的所在地青龍鎮之名俗稱該寺為「青龍寺」,該塔遂被稱為「青龍塔」,亦被稱為「青龍雁塔」。嘉慶三年(1798年),吉雲禪寺塔遭受火災。咸豐十年(1860年)時,吉雲禪寺塔在兵亂中再次受損,以至於木質構件大部分損毀,木梯也幾乎全部腐朽,塔心木下墜,僅餘磚木塔身和鐵製塔剎。[1][2][3][4][5]:7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吉雲禪寺塔遭受颱風侵襲,塔剎被吹倒[b]。1962年,吉雲禪寺塔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重新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6][7]。1991年10月,吉雲禪寺塔的塔身在勘察測定中被發現朝北偏東44°方向傾斜2°50′。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隨即組織糾偏工作。該工作於1992年4月完成。[1][2][8]:549
Remove ads
結構
吉雲禪寺塔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的青龍寺胖的塔院內,為七級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平面呈八角形。原高約41.5米,現殘高29.9米。該塔的底層內沒有塔梯,如需登塔須從塔外的圍廊登樓。二層及以上的塔身內原均有塔梯。每層塔身外側每隔一面開有一門,共計四座門,開門方向逐層轉換。門外原有平座、欄杆,腰檐,現早已損毀,塔頂的塔剎也早已無存,僅存空筒式磚砌塔身。[1][2][9]
註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