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杰曼·格里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杰曼·格里爾(英語:Germaine Greer,/ɡrɪər/,1939年1月29日—),澳洲作家及記者。[1]她被視為20世紀下半葉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 |
自她的第一本書《女太監》(1970年)出版後成為國際暢銷書她的觀點就引起了許多爭議,獲得了很多人的讚美或者反對。她出版了幾本關於女性,女權主義,文學,藝術和環境的書,包括《Sex and Destiny: The Politics of Human Fertility》(1984年),《The Change: Women, Ageing and the Menopause》(1991年),《The Whole Woman》(1999年)《Shakespeare's Wife》(2007年)和《White Beech: The Rainforest Years》(2013年)。
Remove ads
早年生活和教育
格里爾出生於墨爾本,是家裏的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她父親是一家報紙廣告代表,曾在戰時澳洲皇家空軍服役。[2]據格里爾說,她的母親可能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他們關係不好,因此格里爾在18歲時離開家。[3]1956年考入墨爾本大學學習。[2]1959年獲得英語和法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後格里爾搬到了悉尼。她的第一個教學職位是在悉尼大學,1963年她獲得了浪漫詩歌文學碩士,她憑藉題為「拜倫的諷刺方式的發展」的論文贏得了英聯邦獎學金。
憑藉獎學金1964年格里爾來到劍橋大學,成為女子學院紐納姆學院的一員。格里爾加入了劍橋的學生文藝俱樂部腳燈社,1965年成為第一位女性正式成員。1969年她憑藉論文「莎士比亞的早期喜劇中愛情和婚姻的倫理」而獲得博士學位。[4]
爭議
格里爾在2012年提及自己是英國自由民主黨的成員。[5]另外,從20世紀70年代至2000年代,她把自己形容為無政府主義者或馬克思主義者。[6]在2008年她形容自己是「一個老無政府主義者」,重申反對「等級制度和資本主義」是她政治的中心。[7]
格里爾對跨性別女性的立場自1997年以來就引起了爭議,當時她未能成功地反對物理學家拉克爾·帕德曼成為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院士,認為帕德曼出生性別為男性,因此不應該被錄取女子大學。[8][n 1]2015年,威爾斯卡迪夫大學的學生請求阻止格里爾在「女性與力量:20世紀的教訓」中在大學演講。學生們認為,她對跨性別女性的看法是恐跨和厭女的。格里爾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新聞之夜」採訪時重申,她並不認為跨性別女性是女性。在同一次採訪中,格里爾說,年度魅力女人提名凱特琳‧詹納,這是一個厭女症,詹納的故事的很大一部分是出於一種願望,卡戴珊 - 詹納家族的其他女性成員。格里爾的評論受到跨性別喜劇演員麗貝卡‧魯特的譴責,她形容這些評論是「過時的」和「無禮的」,而拳擊發起人凱莉‧馬洛尼要求格里爾被起訴。[10][10][11][12]講座按計劃進行。[13]格里爾在2016年4月的一個澳洲問答集中再次重申了她的觀點,認為「男人」「決定」自己的性別是「不公平的」。[14]
Remove ads
作品
- (1970). The Female Eunuch, London: MacGibbon & Kee.
- (1979). The Obstacle Race: The Fortunes of Women Painters and Their Work, London: Martin Secker and Warburg.
- (1984). Sex and Destiny: The Politics of Human Fertility, London: Harpercollins.
- (1986). Shakespea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st Masters series).
- (1986). The Madwoman's Underclothes: Essays and Occasional Writings, London: Picador.
- (1989). Daddy, We Hardly Knew You, New York: Fawcett Columbine.
- (1989). with Susan Hastings, Jeslyn Medoff, Melinda Sansone (eds.), Kissing the Rod: An Anthology of Seventeenth Century Women's Verse, Londo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 (1991). The Change: Women, Ageing and the Menopause.
- (ed.), The Uncollected Verse of Aphra Behn.
- (1995). Slip-Shod Sibyls: Recognition, Rejection and the Woman Poet.
- with Ruth Little (eds.), The Collected Works of Katherine Philips, the Matchless Orinda, Volume III, The Translations.
- (1999). The Whole Woman, London: Doubleday.
- with Susan Hastings (ed.), The Surviving Works of Anne Wharton.
- (2000). John Wilmot, Earl of Rochester. London: Northcote House Publishers.
- (2003). Poems for Gardeners, London: Virago.
- (2003). The Beautiful Boy, New York: Rizzoli.
- (ed.), 101 Poems by 101 Women.
- (2004). Whitefella Jump Up: The Shortest Way to Nationhood, London: Profile Books (first published 2003 in Quarterly Essay).
- (2007). Shakespeare's Wife, London: Bloomsbury.
- (2013). White Beech: The Rainforest Years, London: Bloomsbury.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