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同行殺機
2004年邁克爾·曼的美國驚悚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同行殺機》(英語:Collateral)是一部2004年美國新黑色動作驚慄片[6][7],由米高·曼執導和監製,史超域·比提編劇,湯·告魯斯和占美·霍士領銜主演,配角演員包括珍達·娉琦·史密夫、馬克·魯法洛、彼得·柏格與布魯斯·麥吉爾。講述洛杉磯的士司機麥克斯(Max,霍士飾演)接受乘客文森(Vincent,告魯斯飾演)高價包車,一整晚載對方到多處地點。文森其實是名職業殺手,被劫為人質的麥克斯自此捲入一場瘋狂的合約殺戮中。
編劇比提從澳洲雪梨機場搭的士回家時萌生了電影的初始構想。之後在監製茱莉·李察森(Julie Richardson)和法蘭·達拉本特的協助下將劇本賣給HBO,但被拒絕,直到夢工場買下該項目。在曼恩、告魯斯和霍士三人加入製作前,經歷過幾名導演,羅素·高爾和阿當·桑迪拿曾被考慮擔任兩名主角。電影主要在洛杉磯拍攝,同時成為首部使用毒蛇電影流高清攝影機拍攝的長片。配樂由占士·紐頓·侯活負責編構,還用上了音魔合唱團保羅·歐肯佛德的歌曲。
《同行殺機》2004年8月6日在美國上映,全球票房收穫超過2.2億美元。在影評界口碑良好,剪接、曼恩的執導才能,以及告魯斯和霍士的表演備受肯定,但電影節奏和第三幕收到褒貶不一的評價。一些媒體和影評將其列為年度佳片行列。在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入圍最佳男配角(霍士)與最佳影片剪接(占美·米勒和保羅·魯伯爾)兩項大獎。
Remove ads
劇情
麥克斯·杜羅士是名腳踏實地的洛杉磯的士司機,他努力掙到足夠的錢來開創自己的豪華轎車事業。某晚,他與在加利福尼亞中區聯邦地區法院工作的檢察官乘客安妮·法芮兒結識,下車前對方將名片給了麥克斯。下一位乘客是名為文森的男子。文森賞識麥克斯熟識交通的本領,並表示自己將在洛杉磯完成一整晚的房地產交易,願意支付600美元來包麥克斯的車。麥克斯起初不願意違反規定,最終被說服。
當麥克斯在第一站等待時,一具屍體掉到了他的車上;文森原來是名職業殺手,企圖在今晚殺死五名目標。他強迫麥克斯把屍體藏在後備箱裏並繼續開車。在第二站,文森下車執行任務前,將麥克斯的手綁在方向盤上。麥克斯向一群年輕人求助,但其中兩人趁機打劫他並拿走了文森的公事包;文森及時回來,靈巧地將他們倆射殺並取回了公事包。文森「提議」在爵士樂俱樂部給麥克斯喝一杯飲料。在俱樂部,文森與老闆丹尼爾交談。文森隨後透露丹尼爾是他的第三名目標。麥克斯懇求文森放過對方,文森則打賭丹尼爾無法回答Miles Davis在哪「學音樂」的問題。丹尼爾說戴維斯去了茱莉亞音樂學院,似乎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文森突然出人意料地射殺了丹尼爾,透露戴維斯從茱莉亞學院退學,拜查利·帕克為師。
得知麥克斯每晚都去醫院看望他的母親愛達,文森堅持讓麥克斯繼續前去探望。在醫院裏,愛達自豪地告訴文森,麥克斯有他自己的豪華轎車公司,代表麥克斯一直在向她撒謊。麥克斯趁人不注意,偷走了文森的公事包,把它扔到高速公路上,被一輛過往的卡車壓壞。失去剩餘兩名目標的情報,文森強迫麥克斯與毒梟菲利斯·樂伊斯-特雷納會面,以重新獲取情報。冒充文森的麥克斯順利獲得情報,但菲利斯命令他的手下如果他沒完成任務就「殺死文森」。
麥克斯和文森前往一家夜店,尋找下一名目標:林比德。緝毒警探雷·菲寧發現了三名受害者之間的關聯,並向聯邦調查局探員法蘭克·佩德羅薩報告了他的發現。佩德羅薩為了確保第二天出庭起訴菲利斯的證人之一林比德安全,帶隊前往夜店。文森在場殺死了菲利斯的殺手、林及其保鑣。菲寧救出麥克斯並帶到外頭,但文森射殺了他並強迫麥克斯回到駕駛座。
兩人在逃亡過程中,彼此交流了各自個性和生活選擇。情緒激動的麥克斯故意將車撞向一旁,導致整台車翻覆。倖存的文森逃脫,麥克斯則被一名發現後備箱屍體的警察逮住。麥克斯將被上銬時,注意到文森打開的筆記本電腦,表明他的最終目標是安妮。他制伏了警察,拿起槍,衝向安妮的辦公樓。麥克斯偷了一名旁觀者的手機,用安妮的名片打電話警告她。安妮感到懷疑,直到麥克斯透露了文森過往下手目標的訊息,敦促她報警。文森殺了大樓保安並拿走了槍,並用一把消防斧切斷了電源和電話線。在漆黑的大樓中,文森特找到安妮,但被麥克斯開槍打傷;麥克斯和安妮徒步逃跑。文森追着兩人上了地鐵。在列車上,麥克斯和文森展開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槍戰;兩人隔着車門同時朝彼此開槍,文森受了致命傷,癱倒在座位上,好奇死去的自己何時才會被人察覺。新一天的黎明即將到來,麥克斯和安妮在下一站下車,獨留走向生命盡頭的文森隨列車駛去。[8]
Remove ads
演員
- 湯·告魯斯飾演文森(Vincent)[9]
- 占美·霍士飾演麥克斯·杜羅士(Max Durocher)[9]
- 珍達·娉琦·史密夫飾演安妮·法芮兒(Annie Farrell)[10]
- 馬克·魯法洛飾演雷·菲寧(Ray Fanning)[11]
- 彼得·柏格飾演李察·魏德納(Richard Weidner)[11]
- 布魯斯·麥吉爾飾演法蘭克·佩德羅薩(Frank Pedrosa)[12]
- 伊爾瑪·霍爾飾演愛達·杜羅士(Ida Durocher)[11]
- 貝瑞·夏巴卡·亨利飾演丹尼爾·貝克(Daniel Baker)[11]
- 克莉亞·史葛飾演澤(Zee)[13]
- 查維爾·巴頓飾演菲利斯·樂伊斯-特雷納(Felix Reyes-Torrena)[14]
- 艾米里歐·李維拉飾演帕可(Paco)[11]
- 小湯瑪士·羅薩萊斯飾演拉蒙·阿亞拉(Ramon Ayala)[15]
- 榮英摩(Inmo Yuon)飾演林比德(Peter Lim)[16]
- 積遜·史達頓飾演機場的男子[17]
- 安傑洛·提芬(Angelo Tiffe)飾演席維斯·克拉克(Sylvester Clarke)[18]
- 保羅·阿德爾施泰因飾演聯邦探員[6]
Remove ads
製作
《同行殺機》的劇情由澳大利亞編劇史超域·比提構思。始於他17歲時,從雪梨機場乘坐的士回家途中,想到了一個點子——一名殺人狂坐在的士後座,司機漫不經心地與他交談,含蓄地信任他的乘客。比提將他的點子草擬成一篇名為「最後的多米諾骨牌」(The Last Domino)的兩頁紙本,然後開始編寫劇本。初期的故事以目睹一次謀殺的非裔美國女警以及的士司機和他當時的圖書管理員女友間的戀情所展開。電影成品從原版故事中保留的部分有限。[19]比提1991年在俄勒岡州立大學當交換學生時寫了劇本初稿;雖然自認劇本很糟糕,但他一直很喜歡這個點子,也一直藏在抽屜裏,從未正式拿出來給人看。每隔幾年就會將它拿出來嘗試改寫。直到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編劇課程上結識監製茱莉·李察森(Julie Richardson),當時對方正在為法蘭·達拉本特、羅伯·弗里德(Rob Fried)和查克·羅素的衛星城(Edge City)公司尋找項目,該公司旨在為HBO製作低預算的類型電影。得知李察森正在尋找驚慄片劇本時,比提鼓起勇氣到對方的桌旁將劇本推薦給她。李察森將想法提供給達拉本特,後者帶領團隊和比提召開一次會議。在經歷兩份草稿後,HBO通過了該項目,但最終認定「最後的多米諾骨牌」並不適合他們。[19][20]之後,比提找上夢工場,在執行長馬克·海姆斯(Marc Haimes)的會議上提出劇本。海姆斯立即聯繫了李察森,通宵閱讀了劇本,隔日夢工場就提出了要約;但在接下來的三年開發進展緩慢。[21]:106達拉本特、弗里德和羅素仍擔任執行監製[22][23]即使是在拍攝期間,比提仍依據演員不斷刪改對白,使電影劇本最終僅90頁左右,對白非常精簡[19]。初期草稿劇本中,故事設定在紐約市,還具有俄羅斯黑幫的設定。然而,後來對劇本的修改隨之將背景搬到了洛杉磯;[24]電影最終定名為《同行殺機》(Collateral)。[25]
Remove ads
咪咪·蕾德和攝影指導亞努斯·卡明斯基都曾以導演身份參與該項目[20][26]。羅素·高爾有意飾演文森(Vincent)一角,他還帶來了曾合作《奪命煙幕》(1999年)的米高·曼來擔任導演,但經過不斷拖延的六個月後,克洛退出。曼恩提出讓湯·告魯斯飾演文森,阿當·桑迪拿飾演麥克斯(Max)的想法。山德勒因與拍攝《求戀家庭》(2004年)的日程衝突而退出,改由占美·霍士接替。[9]比提希望片商選羅拔·迪尼路來演麥克斯(他曾在《的士司機》中飾演過的士司機,但人設完全不同)。然而,片商拒絕,堅持讓一名年輕的演員來扮演該角。[21]:107曼恩之所以選擇霍士是因過去合作《韋·史密夫之拳王阿里》(2001年)時,發現其演技水準不輸告魯斯。曼恩表示:「我在《活色生香》的占美身上看見了(湯的才能):他的角色栩栩如生。這就是為何之後我在《拳王阿里》中讓他演邦迪尼·布朗的原因。占美從模仿起步,但隨後將角色『放入數據庫』,以便往後拿出來使用。」[27]告魯斯為了準備自己的角色,祕密地擔任聯邦快遞郵遞員。曼恩的目標是想讓告魯斯無法被外人識別出。[28]告魯斯在洛杉磯郡警長的戰鬥射擊場接受了約三個月的訓練,這也是他首次嘗試實彈射擊[24]。
飾演安妮(Annie)的珍達·娉琦·史密夫花時間與律師交流,了解她的詮釋是否正確[10]。韋·基馬最初被選來飾演菲寧警探(Detective Fanning),但為了奧利佛·史東的《亞歷山大帝》(2004年)而退出,馬克·魯法洛接替演出[29][30]。魯法洛讚賞告魯斯扮演的文森:「外觀和整個轉變令人印象深刻。」[10]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佩德羅薩探員(Agent Pedrosa)一角上,原選角的丹尼士·法瑞那因電視劇《法網遊龍》的拍攝衝突而被迫退出,布魯斯·麥吉爾被選來取代他[12]。查維爾·巴頓飾演毒梟菲利斯(Felix),當時被形容為「一名小角色」[14]。積遜·史達頓在片中客串一名在機場與告魯斯相撞的男子。《換命快遞》(2002年)的導演之一盧域斯·羅特希接受IGN採訪時表示,史塔森在《同行殺機》中飾演的角色正是《換命快遞》的法蘭克·馬田。[17]小古巴·古丁在2018年的一次採訪中,因擔心自己演到不合適的角色,他拒絕了該片的演出邀約[31]。
曼恩表示,他願意執導《同行殺機》的一項重要原因是比提的劇本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整部故事的敘事手法,整部片「就像傳統三幕劇」。他喜歡為角色的日常中帶來更多細節的手法永不過時。[24]在曼恩接手執導權前,巴西導演費蘭度·美拿里斯起初同意執導,但因需要他搬到洛杉磯八個月拍片而最終決定退出[32]。梅雷萊斯將他對該片的願景描述為一部喜劇,並以類似馬田·史高西斯電影《三更半夜》(1985年)的模式來敘事[33]。
Remove ads

主要拍攝於2003年9月30日開始[35],在整個洛杉磯展開,洛杉磯國際機場和韓國城都被用於佈景,拍攝也在皮科里韋拉進行[36]。文森殺死首名目標的公寓與劇組的需求一致,在拍攝時僅加了一台大電視。麥克斯待的停車場屋頂屬於特勤局,劇組花了很長時間說服他們讓電影在那拍攝。[24]片中霍士駕車導致整輛車翻覆的戲份是由演員們真實上陣,差點引發致命事故。翻車後,告魯斯的頭撞車頂,霍士倒在地上。當發現工作人員救出告魯斯前還事先確定告魯斯沒事時,霍士意識到「誰才是更高階的明星」[37]。翻車戲的拍攝一次就成功,但導演認為「太暴力」,於是又拍攝了兩次,但最終仍採用了首次拍攝的鏡頭[24]。
保羅·金馬倫是電影原本的攝影指導,在拍攝三週後,因與曼恩發生創作歧見而退出該片[38][39]。狄昂·畢比接替金馬倫的職位[40]。曼恩選擇使用毒蛇電影流高清攝影機拍攝片中的許多場景,這是首度在大片中採用此方法[41]。曼恩之前曾在《拳王阿里》和他的CBS電視劇《劫案-兇殺科》用過該格式,同一台攝影機後來在拍攝《邁阿密風暴》時再度使用[42]。畢比表示:「電影和高清格式都只是為敘事服務的工具。訣竅是擺脫技術的束縛,而不是受制於它。」[40]《同行殺機》八成的鏡頭是在外景拍攝,這意味着畢比需要處理一定程度的現有照明。審美策略成為盡可能推動數碼攝影機捕捉細節的關鍵,這些細節將隱藏在黑暗的場景中。[40]電影包括夜店鏡頭在內大多採用35毫米膠片拍攝[38];但片中幾段鏡頭用35毫米無法實現——例如文森在辦公室的特寫鏡頭,將焦點轉移至街對面的停車場屋頂上的麥克斯[24]。安妮在車裏的鏡頭是採用索尼F900高清攝影機拍攝[24]。
Remove ads
音樂
占士·紐頓·侯活為電影配樂作曲,安東尼奧·平托負責附加配樂的作曲,同時用上了多名音樂藝人編寫的曲目。電影原聲大碟由Hip-O唱片發售於2004年8月3日。[46]霍華為原聲大碟錄製成一小時的作品,他評估,自己編寫的音樂只有一半(約17分鐘)在電影的最終剪接保留,且多半用於各場追逐戲中[30][47]。片中還用上多首熱門單曲,包括紮根合唱團的《種子(2.0)》(The Seed (2.0))、古菲阿曼達令人愉悅的《時間之手》(Hands of Time)、卡萊克西科樂團熱帶風情的《圭羅卡內洛》(Güero Canelo),以及用於熱鬧夜店場景的保羅·歐肯佛德歌曲《準備就緒》(韓國風)。電影還原版引用了音魔合唱團的《太陽的影子》(Shadow on the Sun);[30]該歌在文森和麥克斯從車裏看到郊狼小跑穿過市中心的十字路口時用上[24]。
Remove ads
發行
《同行殺機》在北美由夢工場發行,排定2004年8月6日上映,派拉蒙影業則負責國際市場發行和影碟銷售[4][48]。2004年8月4日,電影被選為第8屆都市世界影展(Urbanworld Film Festival)的開幕影片,主演和電影人均出席這場位於紐約市魔術強森戲院活動[23]。9月3日登上第61屆威尼斯影展,以非競賽片身份放映[49]。
DVD2004年12月14日在美國發售[50],藍光發售於2012年9月14日[51]。《同行殺機》連同《雷霆壯志》(1990年)、《糖衣陷阱》(1993年)收錄於2013年10月15日推出的「湯·告魯斯三套電影版」(Tom Cruise Triple Feature)藍光包中[52]。2020年12月8日發售4K高清、藍光和數碼版組合包[48][53]。
反響
在美國和加拿大,《同行殺機》首週從3188間戲院中收穫2470萬美元,擊敗《森魔》(1650萬美元),位居當週票房冠軍[54][55]。電影共在戲院上映14週,美加票房總計1.01億美元,在2004年夏季檔期票房排名第12位[56]。本土票房加上國際市場的1.19億美元,全球票房收穫達2.2億美元;對比6500萬美元的預算,可謂成功。[5]

《同行殺機》在影評界和觀眾間獲得普遍好評。評論匯總網站爛番茄根據237條評論,本片獲得86%的新鮮度,均分7.50/10;共識評論:「在米高·曼的招牌視覺效果和湯·告魯斯精實的反派表演的加持下,《同行殺機》是部時尚且令人信服的黑色驚慄片。」[57]在Metacritic網站上根據41條評論,獲得71分,屬「好壞參半的評價」[58]。
告魯斯和霍士的演技獲得影評肯定居多。《華盛頓郵報》的史提芬·亨特給予兩位演員的表演好評,並將該片概括為「類型片的最佳製作:循規蹈矩、遵守傳統且既熟悉又新鮮。」[59]知名影評人羅渣·伊拔從滿分4星中對電影給出3星半的高評,他稱讚了兩位演員,稱霍士的演技是「意外的發現」[60]。《三藩市紀事報》的米克·拉塞爾除了稱讚告魯斯、蘋姬·史密夫、魯法洛和巴登外,還評論了霍士的表演:「霍士能演出符合角色傳達恐懼、困惑和沮喪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當某人深陷恐懼許久,容易變得又累又莽。」[61]《華盛頓郵報》的另一名影評人德森·湯遜對霍士給予了類似的讚揚,察覺這位演員「悄悄從隻手遮天的告魯斯中脫穎而出」[62]。反之,《沙龍》雜誌的史提芬妮·梅耶批評告魯斯的表現:「告魯斯的氣場既僵硬又虛假」,反之稱讚霍士「非常舒適地融入他的角色,以至於讓文森關於艱難寫實世界的胡言亂語顯得毫無意義。但電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得出一項結論,這項結論從一開始就對任何理解力好的觀眾而言淺顯意見——活在現實世界的麥克斯才是電影的重點。」[63]《倫敦星期日標準報》的威爾·塞爾夫也有類似的想法,他稱讚霍士從軟弱和搖擺不定到堅定與決心的轉變,但批評告魯斯缺乏讓文森活起來的深度邪惡[64]。
在褒貶不一的評論中,《新聞周刊》的大衛·安森讚賞該片,但批評電影的第三幕「籠統又牽強」[65]。《時代》雜誌的李察·希克爾除了曼恩的導演和比提的劇本外,還稱讚了演員們的演出。但他發現情節邏輯上不一致,加上「沒有足夠完全令人注目的事件來支撐這漫長的時長」[66]。《奧斯汀紀事》的瑪麗特·英曼(Marrit Ingman)對曼恩的製作才華給予正面評價,但表示:「儘管情節旨在充實角色而偏離了幾場尷尬的戲,但在整體風格下並沒有太多的實質內容。」[67]《板巖》雜誌的大衛·艾德爾斯坦強調霍士的表演「極佳」,並對電影的第一幕很滿意,但嘲笑了其餘部分:「《同行殺機》成了一連串招搖、混亂、過火的動作片,存在主義者曼恩在當中證明了他差勁的動作戲,整個中段太糟糕了。」艾德爾斯坦還批評告魯斯的表演像個「機械人」[68]。
世界社會主義網站的大衛·華許(David Walsh)不喜歡這部電影,除了批評了片中許多的不合理之處(如文森的瘋狂殺手作風、證人非得在同一晚被殺死等)外,還認為曼恩常被讚賞的「時尚」僅用於炫耀,根本言之無物;他在評論中寫道:「該片整體上缺乏緊迫和具體感,也沒有對美國現今領先地位者所過的特殊生活有任何明確的認知。」[69]
《時代》雜誌[70]、影評人李察·洛普[71]、美國電影學會 [72]和國家評論協會[73]將《同行殺機》列入年度十佳片單中。2008年,《洛杉磯時報》的一組撰稿和編輯評選過去25年來的25部最佳洛杉磯電影[註 1],《同行殺機》因「對洛杉磯的處理充滿力量和魅力」而位居第九名[74]。《廣播時報》2018年將《同行殺機》評為告魯斯十大佳片榜中的第七位[75]。2021年,Screen Rant網站評選「米高·曼電影中十大難忘角色」名單中將告魯斯飾演的文森排於第七名[76]。
Remove ads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