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鈞特·汪德
德国指挥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鈞特·汪德(德語:Günter Wand,1912年1月7日—2002年2月14日),德國指揮家,作曲家。汪德早年曾在烏帕塔爾、阿倫施泰因、代特莫爾德等地就學,後進入科隆音樂與舞蹈學院,跟隨菲利浦·雅納赫學習作曲,並從保羅·包姆加特納學習鋼琴[1]。指揮方面,汪德曾向法蘭茲·馮·霍埃斯林學習,但之後則基本自學[2]。在其65年的職業生涯中,他是舒伯特、布魯克納音樂的權威詮釋者,獲得德國唱片大獎、法國音叉獎等獎項的肯定。
Remove ads
生平
1924年2月,汪德參與了一場《吉普賽男爵》演出(位於烏帕塔爾塔利亞劇院),對指揮大感興趣[3]。其職業生涯始於1939年,任職於科隆歌劇院,二戰戰後汪德掌握了科隆的居策尼希樂團,成為這座城市的「音樂總管」(Generalmusikdirektor)[註 1]。1948年起,他在當地的音樂學校任教。
五〇至七〇年代,除了少數的客席演出與錄音外,汪德在樂壇的能見度不高[註 2]。直到1982年,他執棒於北德廣播交響樂團,才真正打開他的事業能見度。1982年1月,汪德首次指揮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4],旋即成為該團的首席客座指揮。在倫敦任職期間,汪德以大量的排練著稱,據說為單一的演出所排定的排練就有五至八次之多(業界常態則是三至四次)[1][4]。汪德於1989年1月指揮了芝加哥交響樂團首次亮相美國,評價甚好[註 3][2][5]。
在職業生涯的晚期,汪德固定與柏林愛樂樂團客席合作,曲目是他拿手的舒伯特與布魯克納交響曲[註 4]。值得一提的是,60歲前汪德甚少接觸布魯克納,年輕時他是當代作曲家如馬丁、捷爾吉、瓦雷茲、梅湘與齊瑪曼等人的作品支持者與推廣者[3],晚年他的曲目則相對侷限許多,除了布魯克納之外,也演奏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交響曲[註 5]。現今則普遍認為,汪德是布魯克納音樂得以普及的重要推手,傳記作者沃爾夫岡·塞弗特(Wolfgang Seifert)認為「汪德的貢獻對於當代布魯克納文獻是不可多得的。」[3]汪德的最後一場演出是2001年89歲高齡時,在逍遙音樂會上指揮北德廣播交響樂團演出舒伯特第八及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5]
Remove ads
獲獎與榮譽
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汪德曾獲得德國唱片大獎、德國唱片評論獎、法國音叉獎等主要唱片獎項的肯定。1996年,再獲得柏林愛樂樂團所贈的漢斯·馮·彪羅獎牌[3]。此外,他曾獲德國聯邦十字勳章最高級勳章殊榮。
評價
汪德將音樂的原創性奉為圭臬,其詮釋不超出譜面所記的音符,亦不添加自己的意旨。他的指揮藝術建立於對總譜的絕對忠誠[2]。曾有記者詢問汪德會如何詮釋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更近似於托斯卡尼尼,抑或是福特萬格勒,他的回覆言簡意賅:「應該像貝多芬。」[6]
作品節選
汪德與西德廣播交響樂團灌錄的舒伯特與布魯克納全本交響曲,是他早年錄音作品中最著名者。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則合作錄製了貝多芬與布拉姆斯全本交響曲,以及莫札特、柴可夫斯基、德布西等人的作品。
指揮之外,汪德亦從事作曲,其創作大都是附管弦樂伴奏的歌曲。他曾為另一半阿妮塔(Anita[註 6])作曲。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