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恩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吳恩融(英語:Edward Ng Yan Yung,1961年8月),香港建築師,中文大學建築系教授,曾獲得紅十字會「香港人道年獎[5]。此外,亦獲建築界殿堂大獎「英國建築師學會2006年年獎」和「英國建築師學會2009年年獎」和具重要性的獎項包括香港建築師學會二○○五年年獎與國際建築師雜誌《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二○○五年建築獎。[6]

快速預覽 吳恩融, 英文名 ...

吳恩融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姚連生建築學教授。1992 年自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他曾在多所世界知名的大學,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從事研究及教學工作。生態可持續建築和都市氣候的城市規劃是吳教授多年來重點關注的研究領域, 他開創並親自主持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可持續環境設計理學碩士課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作為香港特區政府的環境顧問,吳教授為香港政府制定了香港建築天然採光能效的建築規範,空氣流通評估準則及其技術性方法,以及用作城市規劃的香港都市氣候圖。吳教授曾發表超過500份研究論文報告及三本專書。他更兩度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國際大獎,及兩度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吳教授亦獲香港紅十字會頒發「香港人道年獎2010」。

Remove ads

背景

吳恩融有一姊一弟一妹[7],早年在九龍大磡村居住,父親在紅磡的工業大廈經營塑膠廠[8]。吳恩融就讀土瓜灣聖三一堂小學。小時候已經學習空手道自衞,是空手道黑帶[9]。1972年小學畢業後[10]被派到獻主會聖母院書院就讀中學[11]。直至1978年中五畢業,他在同年的香港中學會考中考獲C和E級成績。其求學階段的成績屬下游[12]。吳恩融及後在廖寶珊紀念書院讀預科,兩個月後退學。同時到地盤工作。[13]不久,他在禮頓道英國文化協會附近工作時留意到去英國留學的學費不高,加上在自己想到英國觀看建築的念頭驅使下,他向家人提出留學的要求。結果開展了其負笈海外的旅程。[14]吳恩融赴英期間於英格蘭哈特福郡韋林花園市De Havilland College重讀預科。完成課程後以優異成績考入諾丁漢大學建築系,並以一級榮譽畢業。[15]

然而,由於學費增加,他分別到肯德基賣雞、赫特福德大學刷地板和英國航空的飛機廠倒垃圾以及一所餐館洗薯仔以賺取學費[16]。當他完成學士學位便在曼徹斯特大學修讀建築學碩士學位,並以全班第一名 "設計及論文雙優" 成績畢業[17]。吳思融其後在倫敦當兩年見習建築師,至1988年取得建築師牌照。遂在英國開公司做生意。[18]1988年,他回到香港報考英聯邦獎學金計劃以為報讀英國劍橋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及從事環保教育工作鋪路。在1991年畢業後成立設計事務所和在雪菲爾大學教授建築學。[19]他在199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當研究員,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書。於1999年才開始在香港中文大學授課。[20]作爲香港特區政府的環境顧問,吳教授為香港政府制定了香港建築天然採光能效的建築規範,空氣流通評估準則及其技術性方法,以及用作城市規劃的香港都市氣候圖。吳教授亦為新加坡、澳門及中國內地多個省市的政府和機構制定都市氣候圖。

有見山區學童上學困難,吳教授於2005年發起了建橋計劃,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及其他大學的學生和一眾專業人士在中國甘肅省成功建成首座「無止橋」。其後他於2007年成立無止橋慈善基金,並擔任創會主席直至2013年。在建橋同時,吳教授於2006年帶領其建築學系學生為廣西貧困山區紅鄧屯的少數民族興建新校舍,項目名為「瑤學行」,並為當地學童提供授課服務。2014年初,吳教授洞察到中國西南部貧困偏遠農村的文化及社會經濟需要,便籌組及推行「一專一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計劃 ,與他的學生繼續從事人道工作。「一專一村」計劃的光明村災後重建項目在柏林舉行的 2017 年世界建築節 (WAF) 上獲得了最高榮譽 - 世界建築大獎。吳教授深信知識創造未來,而這正是學術界應肩負的責任。 

Remove ads

家庭生活

吳恩融已婚,其妻為台灣[21]。二人於1992年成婚,婚後育有兩名兒子[22]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