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雷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雷川
Remove ads

吳震春(1869年—1941年),字雷川以字行,籍貫浙江杭縣,生於江蘇徐州清末翰林出身,中國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基督教中國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其於1886年考取秀才,1893年考取舉人,1898年考取進士,而後擔任翰林院庶吉士。1903年,吳雷川短暫擔任江北高等學堂校長。1906年-1911年,其又擔任浙江高等學堂校長,並因辦學殊績被晉授為翰林院編修辛亥革命後,他擔任浙江教育司僉事, 並一度被民眾推選為杭州市民政長(未就職)。中華民國建國後,他受蔡元培邀請,前往北京就職,歷任教育部僉事、參事。1914年夏,因其友人常去教會,吳雷川購買《聖經》閱讀三天,自此認為基督教有助於救國。1915年聖誕節前夕,他正式接受聖公會洗禮,成為基督徒。1922年-1941年,他進入燕京大學任教,並在1926年被升為燕大副校長。1928年,他擔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1929年-1934年擔任燕大校長。除教育事業之外,他也是中國本色化神學的代表人物,提倡「折中的神學」,並撰寫《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墨翟與耶穌》等著作,堅信基督教的精髓早已存於中華文化體系(尤其是儒家)之中。[1][2]

Thumb
吳震春
Remove ads

生平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3],後授編修。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任浙江高等學堂監督。

民國元年(1912年),任浙江教育司僉事,後任北京教育部參事。民國十五年(1926年)後,歷任燕京大學教授、副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常任次長,民國十八年(1929年)任燕京大學校長。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