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特氏蛇蜥
蛇蜥科脆蛇蜥属蜥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哈特氏蛇蜥(學名:Dopasia harti)為蛇蜥科哈特氏蛇蜥屬的爬行動物,俗名錫蛇、銀蛇、碎蛇、金蛇、哈特氏蛇蜥、山黃鱔、小泥鰍。分布於越南、台灣以及中國地區的江蘇、浙江、福建、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掛墩。[1]
Remove ads
描述
全長約35~56公分,體色以褐色為主,部分個體背部有十多條藍色橫紋;幼蜥體側及腹部為黑色。尾部極易自割。[2][3]
與蛇類不同的是,眼睛後方有一凹陷的耳孔;且腹鱗為多列排列,不像多數蛇類是單列腹鱗。[3]
生態
以蚯蚓、蛞蝓、昆蟲為食。每次可產5~6顆卵。[3]
棲地
常生活於海拔500-1500米左右的山地土中、石塊下、山坡上水稻田間、玉米地、菜地、泥土裏、樹洞裏、潮濕竹林、草叢中和岩隙間。[1]
在台灣本島,哈特氏蛇蜥只有零星的發現紀錄,分布於海拔500~2,000公尺的山區。[2]
保育
在台灣是二級保育類的野生動物。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