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唐·喬望尼 (理察·史特勞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唐·喬望尼》(Don Juan),作品20,是理察·史特勞斯的交響詩作品,完成於1888年。
概說
此作的樂思取自名為《唐·喬望尼終局》(Don Juans Ende)的劇作,該劇作則是詩人尼古拉斯·雷瑙根據文藝復興時期的西班牙民間故事所撰的[註 1][1]。雷瑙筆下的唐·喬望尼風流成性,為了「理想對象」,甚至不惜一死[1]。音樂學者卡爾·達爾豪斯指出,史特勞斯《唐·喬望尼》捕捉了這種「世紀末」的現代主義精神,從第一個小節起便令人印象深刻[2] 。
作品於1889年11月11日在威瑪首演,彼時史特勞斯是威瑪的宮廷樂長,並且親自指揮了這場演出[3][4]。《唐·喬望尼》使史特勞斯名聲大漲,揚名於當代樂界[3]。
分析
通常的演奏時間約為18分[1]。
|
|
|
|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3 *3 2 *3—4 3 3 1—tmp+3—hp—str"[5]。

《唐·喬望尼》可說是尼古拉斯·雷瑙作品的音樂仿作[1],必須指出的是,與其看作是具體的情節摹寫,音樂中所試圖營造的毋寧說是特定的情感與氛圍(大膽、浪漫等)[6]。
初始,生氣篷發的銅管聲部主題當即立威,與之相對的則是浪漫的獨奏小提琴,雙簧管的旋律則意味着唐·喬望尼與戀人的相會。此時,不和諧的圓號闖入,象徵角色的自我中心,史特勞斯以繽紛的配器調配了各主題的特性與特色。作品以一悲歌式的結尾作為結束,充分寫出了「唐·喬望尼」故事的悲劇色彩。
評價
《唐·喬望尼》是史特勞斯生涯早期的巨大成功,音樂學者布萊恩·吉列姆(Bryan Gilliam)與查爾斯·尤曼斯(Charles Youmans)評價《唐·喬望尼》:「傑出的配器,醒目的主題,宏然的結構,緊湊的敘事步調」,並且「極其寫實、幽默,卻又出言不遜」[3]。科西瑪·華格納(一般而言是史特勞斯音樂的支持者)則有不同意見,她指出,《唐·喬望尼》缺乏精神性與形上意義[3]。在格羅夫音樂辭典方面,認為史特勞斯「雖受華格納與李斯特啟發,卻沒有對他們的思想全盤照收。玩世不恭的唐(以及史特勞斯自己)只是睥睨著這個世界。」[3]
另外,由於其演奏要求甚高,現時《唐·喬望尼》的各樂器選段已成為世界範圍內的職業樂團團員選考標準[7]。
商業錄音
史特勞斯本人在生前經常指揮《唐·喬望尼》演出[註 2],此外在他於1917年錄製的錄音作品中,也有《唐·喬望尼》的參與[4]。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