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善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哲學的概念中,善意(英語:good faith拉丁語bona fidesbona fide,即「善意的 / in good faith」)指真實的,誠摯的意圖或信念,與行為的結果無關。與其相對的概念為「惡意」、「不誠實的」(「欺騙」)和「背叛」(「虛偽」)。

法律上,bona fides指對於一個命題(或有一定數量的主張)的正確性或錯誤性,以及一系列行為的正直性和墮落性的心智道德上的誠實和信念。作為一個法律概念,bona fides在公平相關的事務中尤其重要(見合同[1][2]

在法律中

在契約法中,默示契約善意是一項普遍的假定,即合同當事人會誠實、公平地對待對方,從而不會通過損害其他當事人的權益來從契約中獲取利益。

在維基百科

公共的Wiki系統(如維基百科)依賴於含蓄地或直接地假定它們的用戶都善意地行動。這個概念出現在維基百科的原則「假定善意」(英語:Assume good faith, AGF)中,自2005年來成為英文維基百科的一項成文的指引[3]。AGF被描述為「維基百科禮儀的第一原則」[4]

根據一項關於維基百科用戶貢獻動機的研究,「當參與者由個人主義和群體主義(利他)動機同時佔據主導地位時」[5],用戶在與其他用戶交互時被期望表現出「假定善意」[6]。維基百科的假定善意指引要求編輯者們假定其他編輯者的貢獻是「善意的」,從而在行為上表現文明和禮儀,即使是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出現時也是如此(比如對某個頁面的「個人佔有」,即用戶回退對「他/她的條目」的編輯。事實上,「所屬權行為」——即使是輕微地表現出對文章的所有權——都是被禁止的)[7]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